河满子

河满子朗读

《河满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杜安世。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满子
柳嫩不禁摇动,
梅残尽任飘零。
雨余天气来深院,
向阳纤草重青。
寂寞小桃初绽,
两三枝上红英。
又见云中归雁,
断续和鸣。
年年依旧无情绪,
镇长冷落银屏。
不语闲寻往事,
微风频动帘旌。

译文:
河满子
嫩柳不禁摇动,
梅花凋零任飘零。
雨后天气清新,进入深院,
向阳处细草翠绿。
寂寞的小桃初次绽放,
几枝上洋溢红英。
又看到云中归来的雁儿,
嘹亮的鸣叫断续不断。
年复一年,依旧没有情绪,
镇长冷淡地置身银屏。
不言语,闲逢往事,
微风频频动摇帘旌。

诗意:
《河满子》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寂寞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一些隐喻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中的嫩柳摇动、梅花凋零,以及雨后清新的天气,展示了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命的流逝和变化的感慨。小桃初次绽放,红英盛开,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着新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诗中的云中归来的雁儿,以及鸣叫的声音,给人一种动人的画面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和归乡的思念之情。

然而,诗人也在表达一种无奈和冷落的情绪。年复一年,时光流转,一切似乎没有改变,没有情绪,而银屏(指镇长的屏风)也显得冷淡而荒凉。诗人在这种环境下感到寂寞,不愿言语,只是静静地回忆过去。

赏析:
《河满子》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柳、梅、雨、草、桃、雁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同时,诗中运用了一些隐喻手法,如柳嫩摇动、梅花飘零,寓意着生命的脆弱和易逝;云中归雁的鸣叫,则象征着离别和归乡的情感。这些隐喻的运用增添了诗词的深度和意境。

整首诗情感平静而寂寥,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离别、归乡和寂寞的思绪的表达,传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唤起读者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共鸣。

总之,《河满子》是一首通过对自然景物描写和隐喻运用来表达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思考和感慨的诗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创造出一幅寂静而寂寞的画面,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时光流逝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杜安世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杜安世朗读
()

猜你喜欢

落日秋风岭上村。全稀过雁少行人。正是悲伤愁绝处,更黄昏。漠漠野烟生碧树,漫漫衰草际黄云。借使昔人行到此,也销魂。

()

凭高独展眺,风叶乱鸣秋。

銮舞自空阁,渔歌尚晚舟。

()

天禄归来日,谁知四壁空。技应怜刻鹄,文不悔雕虫。

副墨名山在,馀生雅尚同。何时捉谈麈,披写对兴公。

()
屹若金汤不可攻,犬羊谁肯自投降。
势穷方献将军印,何似当初莫渡江。
()

炎祚忽云季,诸侯骋雄图。栖栖刘豫州,三顾何勤劬。

汉贼不两立,一心抱区区。临崩寄大事,忠愤常郁纡。

()

大隐屏前叠翠岑,断肠忽听白猿吟。读书炉畔残煨火,讲易堂中旧盍簪。

隔水幽华红步障,穿松小鸟绿衣衿。王生不作谭玄想,谁识先天太极心。

()
仙都仙子锦云裳,手授长生不死方。
观惠春风今几度,童颜不改只刘郎。
()

百顷风潭,镇日展、风漪八尺。向此处、未妨饮啖,且须琴弈。

篱笋细腌红缕豉,吴盐小下银丝鲫。待体中、脱复有佳时,哦周易。

()

建安西驾轘辕道,二京旧迹忽如扫。邺都踞虎当涂高,伤心千里青青草。

英雄盖世汉征西,叱咤山河落日低。左开朱邸词臣宴,右指金戈壮士提。

()
玉粟匀圆官样黄,领巾借与十分香。
冲寒不为生春物,自要晨霜为洗妆。
()
南北高峰醒醉眸,市喧都寂似岩幽。
君言去岁西湖雨,城外荷声到此楼。
()
平生清远地,几首往来诗。
独负寻山债,长年属梦思。
故人今五马,薄宦乃南夷。
要寄登临胜,当来墨妙碑。
()

峡江西下水漫漫,山郭当年醉里看。朋好几回悬梦寐,扁舟何意此盘桓。

岁华别去催颜老,时事忧来问路难。能似客秋凉月夜,饼

()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
搀枪堕九宵,列缺乱阡陌。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
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
天公不我相,同此编户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