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净居寺新及第

贻净居寺新及第朗读

诗词:《贻净居寺新及第》

秋池云下白莲香,
池上吟仙寄竹房。
闲颂国风文字古,
静消心火梦魂凉。
三春蓬岛花无限,
八月银河路更长。
此境空门不曾有,
从头好语与医王。

中文译文:
秋天的池塘,云彩下飘香的白莲,
池边有位仙人吟咏寄给竹房。
闲时吟颂国风,赞美古代文字之美,
静下心来,消除心头的火,梦中得到平静。
春天里,有无尽的花在蓬莱岛绽放,
八月的银河之路更加漫长。
这样的境界,空门中从未有过,
重新开始,与医王交流良言妙语。

诗意和赏析:
《贻净居寺新及第》是唐代谭用之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诗中以秋天的池塘为背景,描绘了云彩下飘香的白莲,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而池边的仙人则吟咏着诗歌,寄托了他对竹房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闲时吟咏国风,赞美文字之美,静下心来,消除心头的火,使得心灵得到了凉爽和平静。这表明作者追求一种宁静的内心状态,远离俗世的烦恼,享受文字和诗歌给予的心灵愉悦。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春天蓬莱岛上花的绚烂,以及八月银河之路的漫长。这更加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人们对无穷美好的向往。

最后两句“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珍视和向往。空门意指佛教寺院,作者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境界,与医王共同交流良言和妙语。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境界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与智者的交流和共鸣的向往。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心灵境界的描绘,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精神追求和心灵自由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谭用之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谭用之朗读
()

猜你喜欢

一枕昏昏若醉乡,云收雾散月临窗。幽人睡足自惊觉,云在青天月在床。

()
风采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南塘莲子熟,洗马走江沙。
御笺银沫冷,长簟凤窠斜。
种柳营中暗,题书赐馆娃。
()

初地知幽邃,兹登因是楼。白门三日雨,黄叶万家秋。

独往迷新径,凭高迟旧游。上方清磬响,遥出碧池头。

()
莫道春归事已非,水边天际绿成围。
隔篱听得农家语,雨过田田麦含肥。
()
北磵磵边才缓步,石溪溪畔又移身。
俊哉龙凤亲生子,何必南阳令斩新。
()
深院。
人倦。
春去远。
绿阴寒。
()
淋淋出海门,百里雪花喷。
坐看东归去,平沙空有痕。
()

写幽兰,香不断。试问何人,替得东风怨。素手纤毫千万转。

一幅冰绡,九曲湘波远。

()

通家称世讲,握手便相知。宿雨初晴日,诸君携酒时。

疏栏依密竹,古寺临清池。坐久尘心寂,休嫌更漏迟。

()
寒日孤城特地红。
瘦藤扶我上西风。
一川平远画图中。
江海一身真客燕,云天万里看归鸿。
()
沟泥不可步,况复雨清晨。
下直休半日,闭门闲晚春。
著书聊尔耳,隐市笑徒云。
买酒待新月,奈兹千里云。
()

国是当时总是非,强将商鞅作皋夔。莫言天变浑无畏,不见雷轰党籍碑。

()
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
似湘娥凝望,敛君山黛,明妃远嫁,作汉宫妆。
冷艳谁知,素标难亵,又似夷齐饿首阳。
幽雅意,纵写之缣楮,未得毫芒。
()
昨雨败重九,谓并败此行。
云师出小谲,垂晓偷放晴。
初愁落君後,我反先出城。
伫立已小倦,喜闻马来声。
()
庖凤烹龙世浪传,猩唇熊掌我无缘。
只逢笋蕨杯盘日,便是山林富贵天。
稚子玉肤新脱锦,小儿紫臂未开拳。
只嫌岭外无珍馔,一味春蔬不直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