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净居寺新及第。五代。谭用之。秋池云下白莲香,池上吟仙寄竹房。闲颂国风文字古,静消心火梦魂凉。三春蓬岛花无限,八月银河路更长。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
诗词:《贻净居寺新及第》
秋池云下白莲香,
池上吟仙寄竹房。
闲颂国风文字古,
静消心火梦魂凉。
三春蓬岛花无限,
八月银河路更长。
此境空门不曾有,
从头好语与医王。
中文译文:
秋天的池塘,云彩下飘香的白莲,
池边有位仙人吟咏寄给竹房。
闲时吟颂国风,赞美古代文字之美,
静下心来,消除心头的火,梦中得到平静。
春天里,有无尽的花在蓬莱岛绽放,
八月的银河之路更加漫长。
这样的境界,空门中从未有过,
重新开始,与医王交流良言妙语。
诗意和赏析:
《贻净居寺新及第》是唐代谭用之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诗中以秋天的池塘为背景,描绘了云彩下飘香的白莲,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而池边的仙人则吟咏着诗歌,寄托了他对竹房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闲时吟咏国风,赞美文字之美,静下心来,消除心头的火,使得心灵得到了凉爽和平静。这表明作者追求一种宁静的内心状态,远离俗世的烦恼,享受文字和诗歌给予的心灵愉悦。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春天蓬莱岛上花的绚烂,以及八月银河之路的漫长。这更加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人们对无穷美好的向往。
最后两句“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珍视和向往。空门意指佛教寺院,作者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境界,与医王共同交流良言和妙语。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境界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与智者的交流和共鸣的向往。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心灵境界的描绘,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精神追求和心灵自由的向往。
谭用之。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病中作。宋代。李光。一枕昏昏若醉乡,云收雾散月临窗。幽人睡足自惊觉,云在青天月在床。
梁公子。唐代。李贺。风采出萧家,本是菖蒲花。南塘莲子熟,洗马走江沙。御笺银沫冷,长簟凤窠斜。种柳营中暗,题书赐馆娃。
因是庵。清代。熊象黻。初地知幽邃,兹登因是楼。白门三日雨,黄叶万家秋。独往迷新径,凭高迟旧游。上方清磬响,遥出碧池头。
晚春二首。宋代。陈傅良。莫道春归事已非,水边天际绿成围。隔篱听得农家语,雨过田田麦含肥。
示慧日侍者德禅人偈。宋代。释心月。北磵磵边才缓步,石溪溪畔又移身。俊哉龙凤亲生子,何必南阳令斩新。
花间诉衷情 追配曹居竹翁旧作。元代。邵亨贞。深院。人倦。春去远。绿阴寒。宿酒睡初醒,凭阑干。梅子翠团团。小鬟。试攀荐雕盘。爱微酸。
苏幕遮 寄赠耕畹夫人谢惠墨兰。。清代。苏穆。写幽兰,香不断。试问何人,替得东风怨。素手纤毫千万转。一幅冰绡,九曲湘波远。凭朱阑,抬望眼。绣阁帘坐,细袅沈烟篆。见说春归将一半。寄与春云,拟托双双燕。
蒋桢夫干夫兄弟招同刘章甫饮天宁寺。明代。欧必元。通家称世讲,握手便相知。宿雨初晴日,诸君携酒时。疏栏依密竹,古寺临清池。坐久尘心寂,休嫌更漏迟。
浣溪沙(登镇远楼)。宋代。吴儆。寒日孤城特地红。瘦藤扶我上西风。一川平远画图中。江海一身真客燕,云天万里看归鸿。吴山应在白云东。
沟泥二首。宋代。张耒。沟泥不可步,况复雨清晨。下直休半日,闭门闲晚春。著书聊尔耳,隐市笑徒云。买酒待新月,奈兹千里云。
龙德故宫怀古八首 其一。元代。郝经。国是当时总是非,强将商鞅作皋夔。莫言天变浑无畏,不见雷轰党籍碑。
沁园春(梦中作梅词)。宋代。刘克庄。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似湘娥凝望,敛君山黛,明妃远嫁,作汉宫妆。冷艳谁知,素标难亵,又似夷齐饿首阳。幽雅意,纵写之缣楮,未得毫芒。曾经诸老平章。只一个孤山说影香。便诏书存问,漫招处士,节旄落尽,早屈中郎。日暮天寒,山空月堕,茅舍清于白玉堂。宁淡杀,不敢凭羌笛,告诉凄凉。
九月十日同尤延之观净慈新殿。宋代。杨万里。昨雨败重九,谓并败此行。云师出小谲,垂晓偷放晴。初愁落君後,我反先出城。伫立已小倦,喜闻马来声。南山有新观,大殿初落成。入门山脊动,仰目天心横。柱起龙活立,檐飞鹏怒升。影入西湖中,失尽千峰棱。天竺拉灵隐,骏奔总来庭。老禅定何巧,幻此壮玉京。书生茅三间,饥眠方曲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