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思(一作白纻歌)

长安秋思(一作白纻歌)朗读

《长安秋思(一作白纻歌)》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陈标。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吴女秋机织曙霜,
冰蚕吐丝月盈筐。
金刀玉指裁缝促,
水殿花楼弦管长。
舞袖慢移凝瑞雪,
歌尘微动避雕梁。
唯愁陌上芳菲度,
狼藉风池荷叶黄。

诗意:
这首诗以长安秋天的景色和女纺织工人为主题,描绘了女子在秋日早晨织布的情景。吴女(来自江南吴地)在清晨织布,她的织布机如同吐丝的冰蚕一样,织出的布匹如同满满的月光盈满筐篮。她用金刀、玉指迅速裁剪布匹,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水殿、花楼上,长长的弦乐音长久地回荡着。她舞袖飞扬,慢慢地转动,仿佛凝结了美丽的雪花。她的歌声微不可闻,轻轻地飘荡在避开雕梁的空间中。唯一的忧愁是她心中对陌上花香的思念,而风池上的荷叶已经变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长安秋日早晨的景象,通过描写吴女织布的场景,展现了唐代长安繁华的风貌。作者运用织布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吴女织布的形象象征着勤劳和智慧,她的努力工作和精湛技艺让人感叹不已。诗中的水殿、花楼和弦乐的描写,展示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富丽堂皇的景象。舞袖凝瑞雪、歌声微动避雕梁,以及对陌上芳菲的思念,都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最后,狼藉风池荷叶黄的描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忧伤和凄凉的色彩,暗示着时光流转,一切都在变化中。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秋日的美景和女纺织工人的劳动场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织布、舞蹈和歌声等形象,寄托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标

[唐](约公元八三一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登进士第。终侍御史。标所作诗,今仅见存于全唐诗者十二首。...

陈标朗读
()

猜你喜欢

开岁又涉三,我征良未休。
沙行地一平,百里纵遐眸。
景穆物自欣,碛迥情反愁。
中田缅云庄,聊复税我輈。
()

俱着锦衣裳,凭谁办绿黄。
可怜君耄矣,贤嬖不贤姜。

()

无愁是云愁,无羞是雪羞。
我非云与雪,何以白我头。
日出雪自消,雨晴云亦休。

()

晓出城东门,山川入遐睇。纵观细柳营,重感当年事。

军容不入国,将军宜不拜。棘门与灞上,无乃真儿戏。

()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

广平未拚心如铁。恨梅花、隔年别。化工翦水斗春风,似南枝和月。长鲸一饮宁论石。想高歌、醉瑶席。几时归去共尊罍,看寒花连陌。

()

歌吹扬州路,云骈下七襄。愿为才子妇,争羡紫薇郎。

灯火生春色,星辰待夜妆。双修兼福慧,不换白云乡。

()

太古阴崖雪未融,万年松老质如桐。缑山鹤憩留仙迹,底柱峰高念禹功。

日月双悬窥孔隙,楼台倒影现虚空。浮梁铁索天门陡,凡骨难禁绝顶风。

()

天付于人有此身,此身用处是元神。眼底自能分黑白,舌端也会别咸辛。

求添一物偏多事,巧出千般总离真。但信本来浑具足,先生何用太谆谆。

()
美酒未尽双玉瓶,更听提壶鸣不停。
斜阳可饮径须饮,趁得城门打鼓声。
()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
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
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
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
()
符辈安能划且编,可怜辛苦事雕镌。
绝弦举世无能听,覆瓿他时未必传。
()

十度书来九不酬,遥传宾馆是苏州。文章合动群公赏,山水真当万户侯。

未见故知能荐马,但闻东道暂依刘。相思又上金台路,满地西风吹暮愁。

()

步步入林中,山穷意未穷。偏逢僧话久,转与鹤栖同。

烛焰风销尽,兰条露湿空。又须从此别,江上正秋鸿。

()
楼前曲浪归桡急。
楼中细雨春风湿。
终日倚危阑。
故人湖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