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地震朗读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发生了大地震。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
  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注释


康熙七年:即公元一六六八年。戌刻:晚七时至九时。
稷(jì记)下:地名。此指临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注引刘向《别录》:“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
倾仄:倾斜。仄,通“侧”。
栖霞:县名。今属山东省。
沂水:县名。今属山东省。
溲(sōu叟)溺(niào尿):小便。
缓颊:犹松嘴。
一何:多么。

参考资料:

1、蒲松龄 著,朱其铠 主编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 .

地震创作背景

  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8.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参考资料:

鉴赏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与体验,描述了康熙七年间发生在山东的大地震。文章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的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这是从物的角度描述。“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最后的耳闻,揭示出了地震破坏的程度,并由此发出了“真非常之奇变”的感慨。

  结构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的格局虽小,但所营造的结构却完整缜密,平整均衡,单纯精美。记事由隐入显,循序渐进,层层开拓境界,逐步创造高潮、首尾连贯完美,通篇委区尽态。结构的艺术处理,贵在线索的贯穿。它运用自如地按记述文的表现形式,以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为线索,把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组装起来,连动式地推到读者面前:

  第一幅、烛前对饮图:闻有声如雷,众骇异,不解其故。

  第二幅、室内,震荡图: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第三幅、户外,大震图;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倒屋塌,儿啼女号。人不能立,随地转侧。河水倾泼,鸡呜犬吠。

  第四幅、街上,男女裸聚图:竞相告语,忘其未衣。

  第五幅、震后山河图:水井倾仄,楼台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此外,尚有一幅联想到的地震之外的“狼口夺子图”。此图既如绘画,又若小说。

  五幅画面,完整而形象地再现了一场怵目惊心的大地震的全部过程,正好表明地震发生(第一图)、发展(二图)、高潮(三图)、缓和(四图)、终结(五图)的程序。最后以联想方式出现的“夺儿图’’强化了第四图的思想。这里的文字都有极强的可感性与可绘性。

  事出突然,事先没有征兆,只听得隆隆雷声,由远及近,人们惊异,但不知原因。一会儿,桌子摇动,杯子倾倒,屋梁有声,人们你看我,我看你,大惊失色,但不知何故。过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明白——地震了!才快点跑出来。这种描写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时惊慌失措,理性思维暂停的实际。以上是室内情况。

  跑出屋子以后,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建筑物忽起忽落,说明地表在上下颠簸。继之是听到房屋倒塌声、儿啼女号声。刚才是从屋里跑着出来的,所有没感觉到不稳。停下来以后,才觉得站立不稳,于是快点坐下,随地转侧。

  此时,人惊恐万状,无暇交流情况。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地震停了,人们情绪稍有安定,这时,大家才有可能“竞相告语”,急于宣泄内心恐惧,抱团取暖,竟然忘了自己没穿衣服。情急下的失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在地震的当时,不可能了解其他地方情况。震情和缓了,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才互相探访,打听安危,于是外地情况不断传来,才有某处井倾侧,楼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的传闻。

  写震前、震中、震后;写房内、房外、街上;写所见、所闻。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合情合理,井井有条,紧紧相扣,一气呵成。再现地震现场画面,非亲临其境者写不出。

参考资料:

1、李延祜编著 .《浮生半日闲 古代笔记小品》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275页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朗读
()

猜你喜欢

女娲掉绳索,縆泥成下人。至今顽愚者,生如土偶身。

云物养吾道,天爵高我贫。大笑猗氏辈,为富皆不仁。

()

帘外萧萧半夜风,钟声吹入寂寥中。寒窗纸薄霜威重,老木枝疏月影空。

坐久忽看虚壁白,更阑独对短檠红。遥怜弱弟三千里,耿耿离愁有梦通。

()

柴门秋色草萧萧,幕府惊传折简招。敢向烟霞坚笑傲,却贪耕凿久逍遥。

杨彪病后称遗老,周党归来话圣朝。自是玺书修盛举,此身只合伴渔樵。

()

泥中曳尾尘土缘,何如轻举游红莲。花开玉井长十丈,瑞钟洛水经千年。

争如老子学辟谷,捉得灵龟当床足。如雷鼻息撼蓬瀛,一睡交梨一回熟。

()
槛外风高霜月明,步虚山里步虚声。
罢琴刻烛初长夜,又得人间一梦清。
()

几株新绿雨冥冥,玉笛吹来隔岸听。柳色不知前代改,春来还向霸桥青。

初添弱线萦烟水,送尽行人过短亭。最是夜深离别处,一林残月酒初醒。

()
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
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
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
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
()
酒亦不难止,无以寄吾兴。
纵然酒可止,诗恐不受命。
二者必相须,未易相负胜。
所以千载人,不能除此病。
()

过尽顽疆乱石堆,绣山一穴忽天开。
明知不是秦人洞,容得渔舟日往事。

()

朝来带雨一枝春,薄薄香罗蹙蕊匀。冷艳未饶梅共色,靓妆长与月为邻。

许同蝶梦还如蝶,似替人愁却笑人。须到年年寒食夜,情怀为你倍伤神。

()

谁为东君得意忙,尚留红药殿群芳。

脸霞得酒生朝晕,衣翠笼纱弄晚妆。

()

崱屴深山径,斯人长夜居。谁怜一抔土,却掩五车书。

玄素名空在,丹青代不如。齿牙吾自有,从此倦吹嘘。

()

长安倡家女,出入燕南垂。惟持德自美,本以容见知。

旧闻关山远,何事总金羁。妾心日已乱,秋风鸣细枝。

()

吏部明年拜官后,西城必与故人期。

寄书春草年年色,莫道相逢玉女祠。

()
十日书窗九日扃,春晴无处不闲行。
瓶花落尽无人管,留得残枝叶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