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山十二诗·梅谿

盛山十二诗·梅谿朗读

《盛山十二诗·梅谿》是唐代诗人韦处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梅谿

夹岸凝清素,
交枝漾浅沦。
味调方荐实,
腊近又先春。

译文:

梅花开在夹岸之间,
凝结着纯洁的素色。
枝枝交错,水面泛起涟漪,
轻轻飘落在浅河中。
梅花的芬芳滋味,
正是冬天馈赠的实实在在。
虽然寒冬将至,但梅花却先于春天绽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梅谿(梅花盛开的山谷)为主题,表达了冬季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示了它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在寒冷季节中的灵动之美。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夹岸之间梅花的凝白和清素之美,夹岸的白雪与梅花的素色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接着,诗人以“交枝漾浅沦”形容梅花的景象,梅花的枝桠交错,轻轻飘落在浅河之中,形成了水面上的涟漪,增添了一种宁静和柔美的意境。

下两句“味调方荐实,腊近又先春”,揭示了梅花在严寒冬季中的生命力和坚韧。尽管是严冬时节,但梅花已经开放,给人带来春天的暗示。梅花香气扑鼻,也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种对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对梅花顽强生存能力的敬佩。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顽强,凭借着自身的魅力,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给人以希望和温暖。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力和美的赞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崇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韦处厚

韦处厚(773~828年),唐文宗朝宰相。字德载,原名韦淳,为避宪宗李纯名字的谐音,改为“处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自幼酷爱读书,博涉经史,一生手不释卷,勤奋著述。在朝为官二十多年,历仕宪、穆、敬、文四个皇帝,忠厚宽和,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韦处厚朗读
()

猜你喜欢

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州县供输罢,追随鼓笛喧。

盘飧同老少,家计共田园。自说身无事,应官有子孙。

()
一夕就郎宿,通夜语不息。
黄檗万里路,道苦真无极。
()
鹤雁旌旗导紫軿,方瞳秋水照人明。
泰山可碎胆常定,沧海自浑心转清。
万事至公如正献,片言不妄即元城。
擎天正要坚牢柱,长与皇家植太平。
()

一室萧然景最清,小池丛石细蒲生。日长自觉閒情好,书罢还宜倦眼明。

行见有花昭上瑞,不须多节表虚声。频呼稚子添新汲,静据胡床看晚晴。

()

方池六尺脩,为深劣加丈。游鱼不畏人,泼剌清波上。

()

剑栈云深烂漫游,知非吾土且登楼。
薰风十里陌堤上,打伴明当还益州。

()

八十犹传不入城,南州耆旧传应成。自歌白石时长短,谁信沧溟又浅清。

纵目已随春树远,离愁更与暮云平。凡材蒲柳多先悴,常向山中说姓名。

()

山翁归去。玉洞花千树。拍手儿童花下路。惊动落花无数。

山中红雨苍苔。人间白发黄埃。借问玄都道士,刘郎何日重来。

()
尘满莱衣泪点斑,春风桃李见应难。
奎文忽到茅檐下,忍作当年义檄看。
()
云衢从此喜通亨,凤阁鸾台信脚行。
愿把恩风散寰宇,盛栽桃李作门生。
()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
近别溪山郡,忽过风雨村。
浊醪成共把,佳句得深论。
旧价真齐骆,新题复到元。
从今得还往,宁只问寒暄。
()
吾家昔住匡庐北,少小未能知看山。
南北东西今老矣,欲从图籍见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