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春三首·春去

浔阳春三首·春去朗读

《浔阳春三首·春去》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描述了诗人面对春天的离去而感慨万分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诗人两次在江边目送春天离去的场景。诗人在泽畔为迁客的时候,曾两度目送暮春。岁月流转,白发又增添了鬓边,但诗人的衣袂依旧保持着去年的模样。诗中的"青衫不改去年身"这一句可以理解为虽然岁月已经过去了,但是诗人的心境和情感却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改变。

接着,诗人通过"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的悲凉之情。百川未有回流水,意味着事物的变幻无常,生活的流转不会回头。而"一老终无却少人"则暗示诗人自己年老时,也不会有人能够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自己身边。

最后一节"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留恋之情。四十六时三月尽指的是整个三月的时光已经逝去,而"送春争得不殷勤"则意味着诗人尽管竭尽所能地追求春天,但仍然无法留住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面对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所带来的感慨和无奈。它展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所产生的深思和思考。诗词中的离别和留恋意味着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求,以及人们对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感慨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突兀高城接上台,干重雉堞倚江开。浙闽山向云中绕,章贡水从天际来。

想见适逢多难日,持危全仗济时才。兴怀往昔情多少,聊坐高楼共举杯。

()

一肩行李,怪黄头抵死,匆匆催发。一角斜阳亭堠树,几阵晚潮流急。

画舫迟灯,金尊醉晚,到此真须别。开帆行矣,归期还是休说。

()

凤城平日萃公车,回首芦沟岁月赊。退谷仅容孙北海,麓堂莫问李西涯。

价留灯市前朝扇,香散斜街晓担花。剩与放翁评世味,白头骑马客京华。

()

山围拥髻,楼开照黛,尽容生老柔乡。一抹愁烟,三分梦雨,频来好处凄凉。

何许最难忘。向扫眉才子,诉与何妨。生怕添愁,只言陈事莫思量。

()

有生竟何事,忠孝固其端。社稷匡君易,晨昏别母难。

常将先哲范,留与后人看。山斗今非远,寥寥碧落寒。

()

湍响听泷泷,帘开对大江。园幽人迹少,把卷倚南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