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近现代。鲁迅。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参考资料:
1、傅德岷.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77
2、金鹰.橄榄小集 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鲁迅写这首诗时,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已经进行半年多。毛泽东在总结这一时期的特点时指出:“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人民的觉悟。”而鲁迅这首诗,正恰当的反映了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
参考资料:
1、金鹰.橄榄小集 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首句“万家墨面没蒿莱”,用悲愤感人的笔触,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国民党的统治和日本的侵略,使无数城乡化为废墟,千家万户流离失所。“万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状悲苦的形象;“蒿莱”形容破败荒凉的社会环境。一个“没”字,融形象与环境为一体,活画出广大人民饥寒交迫,蓬头垢面,辗转荒野,出没蔓草之中的悲惨生活画面。诗人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渗透于字里行间。
“敢有歌吟动地哀”,深入一层写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愤。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吟之声发。”人民受深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必然要唱出震天动地的哀歌。但在那样的年代,却因横遭当局压抑而钳口结舌,哑了声音。一个“敢”字领出全句,又以反诘的语气抑住下文,把人民这种欲吐不能,只有把仇恨积压在心底的愤激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深沉,有力。这悲愤的诗句,燃烧着被压迫人民对反动派的深仇大恨。
前两句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揭示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者的尖锐矛盾,为全诗高潮的涌起作了铺垫。
诗的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字”,笔锋一转,从状写社会现实转入直抒胸怀。诗人“心事”万千,思连“广宇”,充分显示他和人民心心相印,同革命息息相通的博大胸襟;也包含着他对时局发展和革命形势的探索,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殷切期待。
结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诗人对时局发展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响亮回答。“无声”与“惊雷”,辩证地写出局势的对立统一。“无声”是表面的沉默,它准确地概括了局势的一个方面——压迫越来越深,黑暗越来越浓,但郁结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终究要爆发出来。“惊雷”象征人民革命的风暴,抗击日本侵略的怒吼,它形象地揭示了局势的另一方面——“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
参考资料:
1、王维森.鲁迅诗歌赏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154-155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景祐释奠武成王六首 其四 酌献用《成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猎渭之阳,理冥嘉应。非龙非彪,聿求元圣。平易近民,五月报政。祀典之崇,于斯为盛。
月下观海棠。宋代。张嵲。澄空流华月,列炬林梢缀。从焰烁明霞,红曛花似醉。流连陶嘉月,共惜春风驶。预叹他日来,余红纷满地。
题九鲤湖九首 其六 五星。明代。佘翔。悬崖千树昼冥冥,一片潭光聚五星。我欲斋心看道箓,移来午夜照疏棂。
酒品前后二十绝 其九。明代。王世贞。玉露凝云在半空,银槽虚自泣秋红。薛家新样莲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筒。
折杨柳(一作折杨柳送别)。唐代。李端。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柳发遍川冈,登高堪断肠。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赠君折杨柳,颜色岂能久。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新柳送君行,古柳伤君情。突兀临荒渡,婆娑出旧营。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日暮偏愁望,春山有鸟声。
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二首。宋代。王安石。酴醾一架最先来,夹水金沙次第栽。浓绿扶疏云对起,醉红撩乱雪争开。
登坚牢塔绝顶。清代。林朝崧。七层宝塔势峥嵘,千级危梯石削成。人到云端衣袖湿,风来天外铎铃鸣。峰峦对峙分旗鼓,江水双流绕市城。半响凭栏舒眼界,全闽形胜望中明。
詶崔五郎中。唐代。李白。朔云横高天,万里起秋色。壮士心飞扬,落日空叹息。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幸遭圣明时,功业犹未成。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杖策寻英豪,立谈乃知我。崔公生民秀,缅邈青云姿。制作参造化,托讽含神祇。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是时霜飙寒,逸兴临华池。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因得穷欢情,赠我以新诗。又结汗漫期,九垓远相待。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从此凌倒景,一去无时还。朝游明光宫,暮入阊阖关。但得长把袂,何必嵩丘山。
元白拿舟相访出纸求书因书此以归其纸。宋代。李之仪。小篷不卸远相寻,顿喜忘年得断金。便觉雨华随脱麈,更能操笔问来禽。投怀方寄朱弦直,掺袂还惊白发深。独幸南游慰真赏,他年会见好丛林。
答黄季重二首 其二。明代。卢龙云。天涯羁薄宦,留滞惜年光。琴静馀单父,车驱自太行。气佳秋日夕,风洒客衣裳。白雪依然在,承家业擅长。
泊牛渚矶。宋代。梅尧臣。落帆牛渚前,便为牛渚宿。波摇残照中,采翠浮岩谷。岩谷足幽篁,石上罗寒玉。裁作娲氏笙,堪吹凰凤曲。楚客夕无眠,独将清籁续。更看江月来,还想燃犀烛。
题广福岩。唐代。曹邺。未有天地先融结,方广高深无丈尺。书言不尽画难成,留与人间作奇特。
初夏四首 其一。宋代。释德洪。嘒嘒新蝉绿叶遮,一声临晚到山家。未应春色全归去,犹有芳丛刺史花。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清代。魏源。雁荡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佰束风愈怒。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