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生公讲堂。唐代。刘禹锡。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金陵五题·生公讲堂》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人物名为"生公"的讲堂,描绘了他讲课时的景象和氛围。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生公讲堂的神秘和庄严。生公的讲课声音如此动听,连鬼神都驻足倾听。在夜晚,他独自一人坐在空荡的讲堂里,门扇无人关闭。他高坐在那里,静静地讲述着,四周寂寥冷清,尘埃弥漫。明亮的月光透过堂内的一方空地,照耀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生公讲堂的景象,展示了一个寂静神秘的场景。生公的声音被形容得如此动听,以至于连鬼神都被吸引过来倾听。这种形象揭示了生公的学识和口才的非凡之处,他的讲课能够引起超自然力量的关注。诗中的"身后空堂夜不扃"表明生公独自一人坐在讲堂中,门扇无人关闭,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独特与神秘。
诗的最后两句"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描述了讲堂中的环境。生公高坐在那里,四周寂寥冷清,尘埃弥漫。然而,明亮的月光透过讲堂中的一方空地,照耀着整个场景,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生公讲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氛围和神秘的魅力。它表达了对学识和智慧的崇敬,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于寂静与孤独中的灵感与思考的思绪。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直州次韵丁教授送行二首。宋代。项安世。谁唤新霜破晓扉,江神知我向庭闱。直州千古送人处,一棹横江从此归。帘额北风情索索,轿窗东日薄晖晖。树头鹊子能傅喜,欲去回头更整衣。
送崔秀才游江陵。唐代。朱庆馀。樽前荆楚客,云外思萦回。秦野春已尽,商山花正开。鸥惊帆乍起,虹见雨初来。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
送药栽与安之。宋代。司马光。盛夏移药栽,及雨方可种。为君著屐取,呼童执伞送。到时云已开,枝软叶犹重。夕阳宜屡浇,又须烦抱瓮。
红玫瑰。宋代。杨万里。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谍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风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
九成宫(一作华清宫)。唐代。李甘。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
登北山。明代。刘仔肩。薄言出东郭,纵步陟北岭。油云冒崟崿,寒松杂修挺。林翳景若暝,溪回路犹引。崇基拟素志,澄渊鉴清影。遵险既易常,临深亦逾谨。朋游并登眺,妙趣心独领。寄想烟霞滨,超然欲归隐。
清心镜。金朝。马钰。头如蓬,面如垢。万事俱忘,心无尘垢。恣情慵、放肆婪耽,乞残馀展手。幸知无,宁著有。无无亦无,神丹无漏。访蓬莱、功满三千,得缦
遣兴二首 其一。宋代。程俱。膏肓二竖能为害,肠胃三虫不姓彭。安得此身无一事,林间耳目也清明。
题画。明代。于谦。江村昨夜西风起,木叶萧萧堕江水。水边摐蓼正开花,妆点秋容画图里。小舟一叶弄沧浪,钓得鲈鱼酒正香。醉后狂歌惊宿雁,芦花两岸月苍苍。
蝶恋花。宋代。苏轼。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箜篌引/野田黄雀行。两汉。曹植。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湘妃怨。元代。阿鲁威。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漫劳动送客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