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朗读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巧妙的表达,旨在表达对潘文叔和李文授的赞赏和送别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趁得官闲且载书,
隔墙时唤子云居。
公如碧树有秋意,
渠亦清流临浊淤。

盖代勋庸诚有种,
凿空道德竟何如。
寄声楚观沧茫外,
璧月依然在太虚。

这首诗以潘文叔和李文授的离别为切入点,展现了作者对两位同道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诗词以“趁得官闲且载书”开始,表明潘文叔和李文授抽出宝贵的空闲时间,带着书籍准备离去。这种行为显示了他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知识的珍视。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与潘文叔隔墙相邻,时常相互呼唤,共同居住在僧院。这种邻里的亲近感传达了诗人对潘文叔的亲密友谊和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

然后,诗中以“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潘文叔和李文授的品质与自然界的景象相结合。碧树象征着潘文叔的高洁品质,而清流则象征着李文授的清澈才情。这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学者高尚品格和学术才华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提到潘文叔和李文授所代表的勋庸之道,并询问这种道德的凿空究竟达到何种境地。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勋庸之道的思考和对两位学者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对于道德真谛的探索和思索。

最后两句“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构成了整首诗的高潮。寄声楚观,意味着将心灵的声音寄托在楚国的山水之间,超越了现实的局限,追寻更高的境界。沧茫外的观瞻则象征了辽阔的天地,璧月依然在太虚,表示即使远离,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仍然坚定不移。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学者追求学术真理和境界的敬佩,同时也折射出自己对于精神世界的追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潘文叔和李文授的赞赏和送别之情,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于勋庸之道和理想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

猜你喜欢

主客琅玕烂熳同,快哉谁为乞天公。
低昂霞绮船头浪,狼藉玻璃碗面风。
蠲暑可忘吹大小,析酲聊复辨雌雄。
飞花度水来何处,折尽西陂劝酒筒。
()
树头金果铁团栾,千圣犹难著眼看。
莫谓临机曾掇退,当阳托出已和盘。
()
我忆西湖断桥路,雨色明光自朝暮。
燕去鸿来今几度,梅花万里水云隔。
日夜思家归不得,偶然醉归文姬侧。
()
渊明归西天,不作东林社。
不见张昌宗,无人举此话。
谁家栽绿荷,薰风漾碧波。
波底水晶空,化出玉姮娥。
()

中朝文字家,独叹仁公门。
时时落人间,欬唾如云奔。
岁月坐成晚,今为邻里尊。

()

东风东望忆黄华,太守风流似永嘉。词赋建安称作者,循良渤海旧名家。

喜看夹水双龙近,愁见长空一雁斜。若问狂夫寥廓兴,一丘犹未卧烟霞。

()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

振衣不觉已嶙峋,缘是崚嶒置此身。光发井龙崖角石,旋如磨蚁岭腰人。

暗中钟鼓传虚响,洞裹烟岚翳早春。欲问往来诸桨楫,沥湖无语净铺银。

()

古木森然满驿庭,繁阴凌乱月分明。千枝万叶谁拘管,搅作秋风一片声。

()

曲磴纡回鸟道垂,平临霄汉俯冯夷。春游渐觉流莺老,东作频催布谷知。

欲向云霄生羽翰,且从潭影鉴须眉。降心静向仙翁语,欲采山花插一枝。

()

地入青徐眺望赊,云中鸡犬有人家。金乌五夜出旸谷,玉烛万方瞻日华。

李泌成仙还作相,刘安得道只餐霞。轩前尽种扶桑树,不比玄都观里花。

()
西园胜迹名天下,唐相经营用意工。
岛屿回环压湖面,楼台重复倚云空。
濯缨泉洁存遗迹。
促轸亭空想旧风。
()
财雄重交结,戚里擅豪华。
曲台临上路,高门抵狭斜。
赭汗千金马,绣毂五香车。
白鹤随飞盖,朱鹭入鸣笳。
()
望长江东去,逐客西来,几逢秋杪。
江草不花,约鬓丝俱老。
朝士红萸,佳人雪藕,别后忍孤欢笑。
楚水楼台,巫山宫殿,五湖烟渺。
()

散发扁舟傲五湖,祖生鞭动适皇都。今宵且共三城月,指日俄经两浙涂。

学抱济时应晚用,德邻随地肯疑孤。金针授与无多诀,一线中空是范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