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昔昔盐·惊魂同夜鹊

杂曲歌辞·昔昔盐·惊魂同夜鹊朗读

《杂曲歌辞·昔昔盐·惊魂同夜鹊》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赵嘏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
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
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
妾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和对奢华生活的厌倦感。诗中以诗人与爱人分隔千里,无法见到一面的情形,表达了万里之遥的距离无法满足彼此之间真挚的情感。诗人深知人情难以言表,无法将内心的思念与众人共享。同时,诗人还描绘了自己常常梦见心爱的人,然而这些梦境却经常被鸟魂的声音打断,暗示了诗人内心饱受惊吓与苦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作为妾室的自觉,虽然心存感激,但并不会忘记与心爱的人之间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和对爱情的思念之情。首句“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表达了彼此之间遥远的距离,而众人也很难理解和分享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接着,通过“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的描写,诗人将自己与心爱之人在梦中相聚的情景与鹊鸟的鸣叫声相对照,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悲伤。最后两句则展示了诗人作为妾室所扮演的角色,她的心甘情愿和感激是显而易见的,但她同样无法忘记与心爱之人之间的恩情。整首诗运用朴素的语言和凄凉的意境,将爱情的苦痛和隔绝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情而又忧伤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赵嘏朗读
()

猜你喜欢

清溪寒不流,空明涵万象。
连山倒景来,顾盼迷俯仰。
云浮潭底深,鸟度镜中往。
悠悠寒藻疏,一一游鱼上。
()
何处合题诗,山房病起时。
晨光鸟先觉,春信柳偏知。
陋学勤何益?虚名悔可追。
布衾新絮暖,惟与睡相宜。
()
旧隐频关念,秦吴忽倦游。
离亭逢落日,归路隔沧洲。
苔遍安禅石,松侵待月楼。
重栖上方夜,欹枕瀑声秋。
()
我有白头戒,闻于韩侍郎。
老多忧活计,病更恋班行。
矍铄夸身健,周遮说话长。
不知吾免否,两鬓已成霜。
()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

年过六秩尚蹉跎,奈此坡阳归隐何。不是不归归未得,家山虽好虎狼多。

()
不夜城头着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
高低地势平於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氯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
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
()

浩浩复浩浩,天地有至宝。此宝人人具,人何不自保。

先贤闵世愚,持钵效丐讨。堪叹悠悠子,愒日甘就槁。

()
阿连闻说有归期,准拟俱来赋此诗。
已是欲行还小住,纵令频合故伤离。
()
五更风雨洗骄阳,满耳秋声撼我休。
梦里忽知身化羽,觉来新免汗翻浆。
可怜团扇辞人去,便有寒虫事夜长。
老大寺暗时节惯,可参随世作炎凉。
()
静,虚。
热际,安居。
——郑符
龛灯敛,印香除。
()

帘卷薰风夏日长。幽庭脉脉橘花香。闲看稚子引鸳鸯。四月雨凉思御夹,三吴麦秀欲移秧。不知身在水云乡。

()

()

霜气严凝入敝貂,书声才罢夜寥寥。心君不动群邪退,欲寇无侵万虑消。

老鹤巢高宜独宿,祥鸾天迥岂堪招。罗浮闻欲三年住,诗酒何时许见邀。

()

野老经年不到城,夜来渐觉梦魂清。非关贫病逢迎懒,却恐疏狂礼数生。

濠上自知鱼有乐,云边谁识鹤无情。吟君好句如相见,唯欠春风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