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方丘乐章·舒和。唐代。褚亮。玉币牲牷分荐享,羽旄干戚递成容。一德惟宁两仪泰,三材保合四时邕。
中文译文:
《祭方丘乐章·舒和》
玉币分荐供奉祭祀,羽旄干戚成列整齐。仁德和平,两仪万物和谐,三才保持平衡,四时安宁。
诗意:
这首诗是褚亮在祭祀方丘时所写,描述了祭祀场面的庄严和祥和。诗中提到了玉币、牲牷和羽旄干戚等祭祀用具,这些用具象征着天子的神圣地位和权力,彰显了祭祀仪式的庄重和正式性。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仁德和平、两仪万物和谐、三才平衡和四时安宁等寓意,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繁荣的祈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祭祀场面的庄严和谐。通过玉币、牲牷等祭祀用具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重和隆重。同时,诗人通过仁德和平、两仪万物和谐、三才平衡和四时安宁等寓意,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安定的祈愿。整首诗意融洽,言简意赅,给人以庄重和祥和的美感。
褚亮(555年-647年),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着名前史。其先自阳翟徙居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褚亮。褚亮(555年-647年),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着名前史。其先自阳翟徙居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七十二。明代。释函是。流水去无返,年华暑复寒。根尘如梦起,识浪几时乾。白日忙閒过,青山岁月宽。尝闻高隐客,还共夕阳残。
答元易陈先生。元代。朱希晦。人生自古多离别,尺书远寄何由彻。短世光阴过隙驹,坐觉朱颜易衰歇。君看乔岳千尺松,挺立苍然傲霜雪。风来彷佛苍龙吟,六月清寒换炎热。槿花虽荣不足论,朝开暮落香已绝。只今尚忆江湖游,扣舷一歌宽我忧。腰间老剑欲飞动,紫气郁郁横清秋。虚名役人浪自苦,黄尘两鬓风飕飕。千古乾坤等逆旅,百年生死同浮沤。君不见鸱夷子,功成去养鱼千头。
送叶知郡。宋代。刘克庄。家在春风住二年,借侯无路意恓然。到来不饮官中水,归去难谋郭外田。灯远村民多点塔,担轻津吏易排船。壶公亦似追程送,青过囊山古寺前。
挽新昌吕修职。宋代。陈傅良。不道千山阻,将遗百世名。有儿能自臻,此老已堪铭。禄岂无三釜,贤谁似一经。吾词虽未就,应有护幽扃。
过钱塘。宋代。释居简。初日驱阴积翳销,鹳鹅嘈杂橹初摇。白鸥踏浪平如地,不似吴儿学弄潮。
对食有感。宋代。陆游。我老虽无家,其实如客耳。食至举匕箸,饱则舍而起。厨人有勤惰,我岂形愠喜。园畦摘青蔬,地碓舂赤米。劳人固已多,坐享颡常泚。作诗本自规,亦以告闾里。
题杂画九首 其一 猫。明代。林弼。内相家中蒙贵儿,华堂客至每先知。今朝洗面还过耳,故写新图开阁诗。
和王安之六老诗。宋代。吕公著。六老播然鬓似霜,纵心年至又非狂。园池共避何方胜,樽酒相欢未始忙。杖屦烂游千载运,衣巾浓惹万花香。过从见率添成七,况复秋来亦渐凉。
送陈当时陈季慈何龙友出京。明代。李之世。谁道词人满帝畿,相怜失意不同归。敝裘为客黄金尽,击筑高歌白日微。沟水寒流春寂寂,燕山残雪晚霏霏。因君怀土情弥剧,尊酒河梁泪湿衣。
和洪司令梅花。宋代。吴泳。每至梅花辄解颜,瑶林孤绝迥难攀。拟将和靖横枝句,搂入离骚大小山。
岁寒堂三题其一·岁寒堂。宋代。范仲淹。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于以聚诗书,教子修诚明。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平。绿烟亦何知,终日在檐楹。太阳无偏照,自然虚白生。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勖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送胡季昭二首。宋代。罗茂良。频寄书回洗我愁,莫言无雁到南州。长相思外加餐饭,计取承君旧话头。
次韵酬率翁。宋代。方岳。戍楼梦不到中州,杜牧新愁亦倦游。留得荷锄双手在,山寒芋栗要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