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通和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通和朗读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通和》是唐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佚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祭祀完毕,神明在庙宇中出现。凤凰停留在高处,云雾缭绕上升。吉祥长久,永远赐予和平。祥瑞降临于人间,恩泽遍及百姓。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在郊外庙宇举行的祭祀仪式中的景象。祭祀完毕后,神明在庙宇中显现出来,象征着神灵的降临。凤凰停留在高处,云雾缭绕上升,表达了吉祥祥瑞的氛围。诗人祈求长久的吉祥和平,神明将永远赐予人们和平和幸福。祥瑞的气息传遍人间,人们蒙受神灵的恩泽与庇佑。

赏析:
这首诗词以庄严肃穆的场景描绘了祭祀仪式的盛况。诗人通过凤凰和云雾的描绘,表达了神明的降临和祥瑞的氛围,给人以庄重而神秘的感受。诗人以自然景物来象征吉祥和平,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整首诗词庄重而富有仪式感,展示了唐代人们对神灵和和平的崇敬和渴望。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属于《郊庙歌辞》中的一篇乐章,用辞庄严,意境高远。通过描绘祭祀仪式的场景,表达了对神明的崇拜和对和平、祥瑞的向往。同时,这首诗词也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艺术修养和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它以宏大的气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达了唐代社会对神灵和吉祥的虔诚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宫烛凄烟,庭梅妒月,扬州曾记元宵。几度相逢,云萍依旧飘萧。

谢娘风格清寒甚,捧红丝、劝写无聊。尽孤他,明月楼台,夜夜吹箫。

()

问尽采樵者,无人知隐君。万山最深处,相随惟孤云。

()

客路三千里,秋声一雁过。大风看渤海,落日渡辽河。

山势长城远,霜威古塞多。萧条愁折柳,莫漫唱离歌。

()

无端樱笋又逢时,绿树閒窗感别离。苦忆客来慵诣客,惯寻诗思懒吟诗。

疏慵自拟嵇中散,泉石君怜顾凯之。堪笑两人徒老大,山林朝市尚迟疑。

()

近日多风雨。更巴山、荒苔乱石,叶喧如诉。烂漫秋容看不惯,况是漂零旧旅。

携客向、东篱凝伫。不道霜迟花未绽,算渊明、枉作柴桑主。

()

城东琴师汪处士,摩挲灵台吐松气。李侯为甥韵作子,法中龙象大心志。

剧谈楼冉妙高弟,自言绝无苍生意。李侯短褐有长处,奉师再拜蹈且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