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闻上人作。明代。程嘉燧。旬月拟来此,同游亦偶然。经行适多暇,喧寂自俱禅。出寺半峰雨,归房终夜泉。独惭心住著,仍是爱幽偏。
《同闻上人作》是明代程嘉燧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抒发诗人与友人同游寺庙、亲近自然的心境为主题,表达了对清净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幽静之地的深深喜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旬月拟来此,
同游亦偶然。
经行适多暇,
喧寂自俱禅。
出寺半峰雨,
归房终夜泉。
独惭心住著,
仍是爱幽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明代的景色和意象为背景,将诗人与友人同游寺庙的情景描绘得生动而细腻。诗人在旬月之间,计划前来此地,而与友人相遇却是偶然的巧合。他们在寺庙中漫步,享受着宁静的氛围,平和地度过每一天。在行走的过程中,有很多闲暇的时刻,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四周的宁静与喧嚣的对比。他们共同沉浸于禅修的境界,安静地聆听内心的声音。
诗中描绘了雨水打在山峰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开寺庙时的情景。这雨水落在山峰上,从山上流下来,象征着一种清新与洁净。而当诗人归回自己的房间时,依然能够听到泉水的声音,这是一种持久而宁静的音响。通过描绘雨水和泉水,诗人传达了一种恬静和宁和的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的自责和愧疚。他承认自己心境太过固执,难以摆脱对幽静之地的迷恋。他认为自己在追求宁静的同时,也在将自己的心囚禁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尽管如此,他仍然深深地热爱这种幽静的环境,无法割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自省和思考,表达了对自己内心固执和追求幽静的自责,但也展现了对幽静之地的深深喜爱。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并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
程嘉燧。
边事方急有中使至雨中出郊候之。宋代。薛季宣。雾雨阁天愁,胡笳闹人耳。不见霍票姚,只见黄尘起。蒋城何岧峣,横流混淮水。教战鬨市人,旋栅荒残垒。甲道轩脩竹,亭观罗弓矢。长城万里坏,衣带江谁恃。櫜鞬道左立,一介来行使。束带迎督邮,渊明尚深耻。
次韵莆大受琴中趣二首。宋代。郭印。人生饮天和,各抱无弦琴。云何不自开,溺彼宫商音。郑卫剧淫哇,听者返如林。耳根一以荡,万劫迷真心。安得佛之力,与世开群喑。神机运帝车,元气如酌斟。鱼鸟得其性,云渊自飞沉。不见南风歌,仁声入人深。
余畜一黄犬行时留以守衙比再渡琼此犬衔衣跳舞感而赋诗和坡公乌喙。明代。李之世。邻舍产一獒,乞养权为主。我行三叮咛,慎勿膏砧俎。遂与衙役依,晨昏守空户。及我再来兹,衔衣相向舞。似欢还似悲,垂首泪如雨。此畜颇异人,食后浴于浦。入水性如獭,搏狸气似虎。别我一岁周,不谓再见汝。尽识家人貌,兼复解其语。何物无因缘,三生叩佛祖。
福唐秀上人相见圆通。宋代。释德洪。庐山万木春已透,满目春光迎马首。北山攫饭借榻眠,一任春山穿户牖。道人闻是福唐来,石门曾结游山友。相逢未说一笑欢,且忻春色浓如酒。何当瘦藤上孤绝,深谷忽惊如锦绣。人生超放当趁健,东风已暗藏鸦柳。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代。释正觉。三十六物一时空,空空空处自光通。转侧末山不露顶,非男女相主人翁。主人翁,借伴能来用莫穷。百草头上俱胝老,尘尘刹刹是家风。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十一。明代。薛瑄。行台直北是高城,城外溪流面面清。更拟濠梁寻胜事,观鱼侈有昔人情。
浣溪沙(蔷薇水)。宋代。张元干。月转花枝清影疏。露华浓处滴真珠。天香遗恨罥花须。沐出乌云多态度,晕成娥绿费工夫。归时分付与妆梳。
台城怀古。唐代。刘禹锡。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鶂夜鸣秋色深。
子忱告别忽改涂湖外迎护母夫人殡宫恻然念之作诗送行。宋代。李光。异县伤孤殡,慈颜念倚闾。旧阡无触鹿,新荐有跳鱼。舟楫踰江水,风霜迫岁除。归来一大事,莫忘剡溪居。
经过建业。唐代。刘沧。六代兴衰曾此地,西风露泣白蘋花。烟波浩渺空亡国,杨柳萧条有几家。楚塞秋光晴入树,浙江残雨晚生霞。凄凉处处渔樵路,鸟去人归山影斜。
小雨。宋代。陆游。小雨过岩扃,残云傍野亭。花光相映发,莺语苦叮咛。举酒和神气,弹琴悦性灵。索居朋友绝,得句遗谁听?
古意二首。清代。胡安。濛濛云畔月,离离雨底花。花发雨偏妒,云过月倍华。盛衰如行迹,往来何足嗟。世无园绮徒,遂觉商岭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