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得雨

鄂渚得雨朗读

《鄂渚得雨》是宋代袁说友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下雨的夜晚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欢喜和感激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头一夜水鸣艖,
江外欢声百万家。
已报主人诗满袖,
更夸使者雨随车。
支离田父烟蓑湿,
辟易炎官火伞伴。
一望阿瞒狼狈地,
村村刺水透针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江头的雨夜为背景,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诗的前两句“江头一夜水鸣艖,江外欢声百万家。”生动地描绘了下雨的夜晚,江水流动的声音和来自江外的欢乐声音回荡在整个夜空中。这里的“江头”和“江外”可以理解为整个乡村或社区的范围,表达了雨水的广泛影响和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接下来的两句“已报主人诗满袖,更夸使者雨随车。”表达了主人的诗篇已经装满袖子,同时称赞雨水如同使者一般随着车辆而来。这里的“主人”和“使者”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雨水的喜悦之情,并将雨水比作使者,强调了雨水的重要性和价值。

接下来的两句“支离田父烟蓑湿,辟易炎官火伞伴。”通过对田父和炎官的描写,展示了他们在雨中的狼狈和无助。田父的烟蓑被雨水打湿,炎官手持的火伞也无法阻挡雨水的侵袭。这里的“支离”和“辟易”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的狼狈不堪,加强了对雨水的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刺水透针芽。”通过对阿瞒(刘备)的描写,表达了他在雨中的狼狈和困顿。同时表现出雨水的力量是如此之大,能够渗透到每一个村庄,使针芽透出土壤。这里的“刺水透针芽”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渗透力和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雨夜景象的描绘和对人们反应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同时,通过对狼狈景象的描写,突出了雨水的重要性和力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了朴素而深刻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们对雨水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朗读
()

猜你喜欢

相従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
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是日,与宋君同栽松寺中。
)三年不顾东邻女,(取宋玉。
()

容易流光过两春,却从临去倍伤神。名花也解留人住,又向枝头著意新。

()

破惊涛一叶,看千里、阵图开。正铁锁横江,长旗树垒,半壁尘埃。

秦淮。几星燐火,错惊疑、灯影旧楼台。落日征帆黯黯,沈江戍鼓哀哀。

()

何处春光好,襄阳刺史家。池香新涨雨,林密暗藏花。

杖屦通三径,图书散几车。幽人美良夜,河汉忽西斜。

()

塞云横,关月远。帘外霜浓,寒重呵金剪。手擗绿橙香雾溅。

绣被兜罗,只许猧儿伴。

()
芳樽酌水清无淤,梨园著雪迷根株。
邺官士女喜行乐,坐上醉客谁亲疏。
倦游不知岁月过,痛饮渐觉筋骸苏。
风吹落片乱鹅毳,雨结细实骈明珠。
()

玉笥萧高士,超然物外姿。
能弹广陵操,会作豫章诗。
紫府非无分,丹房未有基。

()
翟园不到才几日,寒梢冷叶秋箫瑟。
只有黄花数点明,上照青松下苍石。
记得春头来此嬉,梅花太瘦杏花肥。
巷南巷北皆春色,恰似吾人年少时。
()
莘野磻溪亦偶然,每逢耕钓忆前贤。
春风秋月闲来往,只付时人一醉眠。
()

珍丛压朝露,无人羞欲攲。春风醉香骨,绰约不自持。

谁怜曲肱人,一笑遗秾姿。不言意可了,君醉当勿疑。

()
涉海必假舟航,登山当寻蹊径。
每叹修身错路,譬如饮药加病。
逢人须是问津,有心未免击磬。
况遇先觉先知,早明不垢不净。
()
断肠人恨馀香换。
换香馀恨人肠断。
尘暗锁窗春。
春窗锁暗尘。
()

菌阁平窥倚杵天,绮塍鳞隰逗春泉。
谁将六国黄金印,拟换东周二顷田。

()
故人零落各山河,触景其如感慨何?剑槊风生秋气重,琴床月堕夜凉多。
倾杯且得孤怀壮,缆镜那愁两鬓皤。
扰扰黄尘车马客,不知留意在南柯。
()
沙尘朝蔽日,失道还相遇。
寒影波上云,秋声月前树。
川气生晓夕,野阴乍烟雾。
沉沉滮池水,人马不敢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