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周锡咏魏南伯家葱茶韵。宋代。袁说友。武夷十月尝先春,风生两腋撩诗人。玉尘一缕轻且纯,不与凡味争比邻。铛中碧玉涛涌银,七碗不厌烹啜频。书窗假寐熟欠伸,重煎倍觉滋味匀。吾乡此茗孰与伦,谁家却说江茶珍。剥葱细切夸珠蠙,泛瓯更骋如铺璘。不知珉玉难并陈,从来居上嗟积薪。魏君胡为白头新,怀兄讵可论不均。我虽曾沃齿下龈,不敢溢美忘乡津。方圭圆璧当春晨,请君反本毋予嗔。
《和赵周锡咏魏南伯家葱茶韵》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武夷山的十月尝到了春天的滋味,微风轻拂在我身上,激发了我的诗意。玉尘轻盈纯净,不与普通的味道相比。茶汤中的碧玉涛涌着银色波浪,七碗茶不厌其烦地品尝。在书房中假寐醒来,再次煎茶,觉得滋味更加醇香。我家乡的这种茗茶与众不同,有人说江南的茶更珍贵。剥葱细切,夸奖它像珠蠙一样美丽,倒茶时更像是铺满了珠宝。不知道珉玉难以并列,从古至今居上的人们都在叹息着积蓄的财富。魏君啊,为什么你白发新生,怀念兄弟,又怎能不平等地论述?虽然我曾赞美过其他的茶,但我不敢忘记故乡的茶水。请你拿出方圆和圆璧来,让我们在春天的早晨享受,归还你的本源,不要嗔怪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茶的品味为主题,通过对茶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家乡茶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的茶具象征着茶的纯净和高贵。茶汤如碧玉般美丽,七碗茶品味不厌其烦,表达了诗人对魏南伯家葱茶的赞美和钟爱之情。茶的香气和滋味使诗人沉醉其中,他在书房中假寐醒来,再次品尝茶汤,感受到更加浓郁的滋味。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茶的独特性和珍贵性的认识。
诗人提到了自己虽然曾赞美过其他茶,但他不敢忘记自己家乡的茶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诗的结尾,诗人呼吁魏君拿出方圆和圆璧,象征着茶的独特和珍贵,共同享受春天的美好,同时也是对家乡茶的致敬。
这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茶的美妙和诗人对家乡茶的钟爱之情,展现了中国文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崇。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成为了文人雅士陶冶情操、表达情感的载体。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茶的品味和家乡的思念,也能够领略到茶文化的魅力。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秋日饮王计部拟兰亭次韵二首。明代。杨巍。访汝亦何暮,凄其池馆秋。风回黄叶舞,天净碧云流。诗句输摩诘,客心忆少游。相知不痛饮,岁月若为留。
贺友山新建成东皋接待。宋代。释绍昙。分袂南湖十数春,近闻华搆策奇勋。钵从金粟抟香饭,僧自东皋接水云。柔玉新拳春坞蕨,懒黄新缕晓溪芹。定应容我分陈榻,曝背晴檐醉夕曛。
梅花集句 其一四七。金朝。李龏。半幅溪藤万里春,夜窗添起月精神。眼看白璧埋黄壤,鬒发空归想太真。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有人不肯任情徵,大地山河发问情。一指头端无两样,普天匝地一时明。
耒阳谒杜少陵墓 其一。明代。岑徵。没处既非假,埋时莫问真。先生不可作,大雅向谁陈。披草看残碣,临风荐白蘋。耒河通汨水,知己有灵均。
积雪楼上把酒四首 其四。明代。顾璘。啾啾寒雀拂檐来,榾柮炉深欲作灰。雪上红缨高大过,王孙西去猎黄台。
蝶恋花·燕去莺来春又到。宋代。张元干。燕去莺来春又到。花落花开,几度池塘草。歌舞筵中人易老。闭门打坐安闲好。败意常多如意少。著甚来由,入闹寻烦恼。千古是非浑忘了。有时独自掀髯笑。
宁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四首。宋代。真宗。[太簇为徽]龙车既奏,凤驭既奏,凤驭载翔。帝幄儜灵,天术胜芳。神来留俞,神来蹇骧。礼鬯乐明,奏假孔将。
浣溪沙(次韵曾吉甫席上)。宋代。韩元吉。莫惜清尊领客同。已无花伴舞衣红。强歌归去莫匆匆。细雨弄烟烟弄日,断云黏水水黏空。酴醿飞下晚来风。
寄致中因温前约。宋代。刘子翚。故山归路岂云赊,忆对春风饯物华。尚口乃穷怜反舌,以年当废惜残花。勤渠载酒传非误,仓卒回舆事偶差。今日重来绿槐夏,已拚缬面醉君家。
桃源忆故人·流苏静掩罗屏小。宋代。周密。流苏静掩罗屏小。春梦苦无分晓。一缕旧情谁表。暗逐馀响袅。相思谩寄流红杳。人瘦花枝多少。郎马未归春老。空怨王孙草。
七谣赠璞冈赵明府 其四 息讼谣。明代。孙绪。小民愆乾糇,健讼水赴壑。堤防犹恐溃,况乃轻排凿。年来讼牒纷如毛,朝呼夜捉声嘈嘈。省台部使等閒事,直叫阊阖干西曹。自从去岁冬十月,突隳灭迹喧声歇。仲尼贵明德,君子戒谋始。狡诬不敢尽无情,敢再强颜探风旨。空庭啼鸟和琴声,永日一帘清若水。
书北厅后檐壁。宋代。张镃。重阳过后雨垂垂,病怯新寒独立时。菊有万株归未得,一窗来此看花枝。
新城。清代。周凯。澎湖天险不须城,剩有新城一角明。百尺颓垣无姓氏,几枝断戟堕沧瀛。贾帆叶叶湾前泊,戍鼓声声夜半鸣。何处俞龙前迹在,欲寻暗澳不知名。
赞莲所周君号。魏晋。欧阳建。长夏莲生且渐舒,是谁向此独恬愉。孤根郁郁何神也,半亩青青最妙欤。红瓣飞时忙粉蝶,绿波皱处戏金鱼。花神最爱周夫子,五百年前两度俱。
西施(三之二·仙吕调)。宋代。柳永。柳街灯市好花多。尽让美琼娥。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取次梳妆,自有天然态,爱浅画双蛾。断肠最是金闺客,空怜爱。奈伊何。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
谢周裕之 其二。宋代。徐积。义无所不感,诚无所不动。诚义既如此,外物斯何用。以外表诸中,以物将其义。所谓君子诚,诚亦不虚致。人有忘恩者,嗟叹而泣涕。我心非土木,亦有眼中泪。
感怀。元代。郭钰。白发溪翁斸草根,晚炊儿女带啼痕。斜阳燕语兴亡事,阴雨鬼号新旧魂。战伐不闻烽火息,诛求惟见简书存。艰难负米归无日,夜雨青灯梦倚门。
古诗一首奉送友仁贤良之京师。元代。倪瓒。吴山朝霭外,阊门春雨余。超忽孤帆远,天末浮云舒。君今北阙游,我栖南山庐。荷锄事耕作,闭户咏诗书。高林鸣禽曙,青苔行迹疏。还期茅檐下,一枉故人车。
清秋夜坐。明代。饶相。露发坐清夕,商飙生夜凉。穷愁衣带缓,假寐梦魂长。宇下鸣虫聒,天边归雁忙。孤云傍南斗,永夜一相望。
满江红 复用前韵有怀西溪梁园之游。元代。王恽。书剑梁园,忆曾是、青*游客。宫苑废、三山依约,绿云红雪。好在西溪王老子,留连醉尽花时节。记尊前、金缕唱新声,忘筝铁。襟韵合,曾衰歇。消客气,歆情说。尽暮年心事,风霜孤洁。一片黄流翻晚照,回惊吴楚东南坼。偶追思、往事叹余生,长年别。
又送程公礼侍父归蜀用方万里韵。元代。仇远。远从溧里上潼川,渚宿岩栖约半年。老子情怀原不浅,扁舟风景浩无边。故乡兵后几人在,明月秋中何处圆。母氏悬悬兄弟望,顺流及早理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