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寺》是宋代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岩寺》中文译文:
丹崖翠壁数千尺,
绝顶僧房三四间。
老树倚岩岩倚屋,
白云飞去又飞还。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座名为西岩寺的寺庙。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寺庙的景象。
首先,诗人提到了丹崖翠壁,形容了寺庙所在地的壮丽景色。丹崖代表了红色的崖壁,翠壁则暗示了壁面上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这种对比使得整个景象更加鲜明,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
接着,诗人提到了绝顶僧房。绝顶意味着僧房位于山峰的最高处,寓意着寺庙的高远和卓越。僧房的数量不多,只有三四间,进一步强调了僧房的稀有和特殊性。这也暗示了寺庙的清静和僧人们的修行生活。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老树和白云作为描写对象。老树倚岩,岩倚屋,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生。老树倚岩,不仅体现了树木的坚韧和生命力,也暗示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和经久不衰。白云飞去又飞还,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与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相呼应。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寺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与共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寺庙的景色、历史和氛围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于时间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思考。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宁静、博大和生命的意义。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于石。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遇雨未发。元代。张弘范。寒侵诗梦晓初回,风雨长松撼半崖。绝岫黑云笼古殿,虚檐玉柱碎空阶。纱窗正熟佳人睡,石磴应伤客子怀。鞍马待晴行未得,木鱼声里过晨斋。
宿瓢城僧舍。清代。沈梧。孤灯人意懒,暮鼓带愁声。寂寞关山梦,超然世俗情。西风深院树,凉月古瓢城。怊怅江南侣,飘零怨北征。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宋代。张栻。暮从别野跨驴归,风雨萧萧泥溅衣。出门回首且按辔,细听泉声和式微。
浣溪沙。宋代。陈师道。暮叶朝花种种陈。三秋作意向诗人。安排云雨要新清随意且须追去马,轻衫从使著行尘。晚窗谁念一愁新。
楼上观山。宋代。戴复古。九陌黄尘没马头,人来人去几时休。谁家有酒身无事,长对青山不下楼。
题本师空和尚真。明代。释函是。明镜当台兮,曜神光乎夜堂。西飙栗冽兮,蘸秋水之杲阳。望俨慈氏兮,近之而不可狎。荡荡乎博峤之遗风兮,当其机而知石头路滑。悲晚近之羊质兮,尚虎皮之灿灿。侈炎日之峻步兮,宁深云之泛泛。念石住之微言兮,余小子犹虔虔坐以待旦。
次韵和钱少卿早春对景有怀诸学士。宋代。杨亿。草树欣欣暖律回,谢家池沼冻纹开。晴天独向高台望,春色先從上苑来。且待郢人歌白雪,莫听羌笛怨残梅。乞逢休沐便须去引满何曾诉玉杯。
题钱舜举张丽华侍女汲井图。元代。吴莱。景阳宫中景阳井,手出银盘牵素绠。铅华不御面生光,宝帐垂绡花妒影。临春结绮屹层空,璧月琼枝狎客同。鸳鸯戏水池塘雨,蛱蝶寻香殿阁风。日高欢宴骄若诉,床脚表章昏不寤。吴儿白袍战鼓死,洛土青盖降船渡。井泥无波井兰缺,半点胭脂污绯雪。蕙心兰质吹作尘,目断寒江锁江铁。
游勾漏岩二首 其二。宋代。张度。汉史曾探禹穴奇,何如仙令繫青丝。霜高薜荔秋堪把,天琢芙蓉翠欲飞。倦拥昙云凝雪色,光摇钟孔散冰晖。洞中石髓今谁属,醉倚苍茫独振衣。
送宗兄擢宪之岭南。明代。皇甫汸。南顾劳宸眷,西曹特简良。行为持节使,暂解尚书郎。华萼离筵散,琼崖别路长。莫令庾岭外,音断雁来翔。
凉思。宋代。胡宿。昨夜南星破暑威,月波浮动杵天垂。露华冷向三危滴,秋色新从一叶知。越水旧歌迷桂楫,楚江秋思绕兰旗。桃笙碧滑人无寐,欲借鲛盘寄所思。
张参戎园十首 其二。明代。顾璘。郁郁吴山色,居然隐几看。岩峦排闼至,风雨捲帘寒。尽日开图画,伊谁振羽翰。差差龙凤岭,飞舞绕朱栏。
诉衷情令 送春。宋代。晁补之。东城南陌路歧斜。芳草遍藏遮。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惊雪絮,满天涯。送春赊。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
春晓。宋代。李自中。门瞰青山侵草开,苦吟吟上最高台。春风谁遣邻家去,成阵落花吹过来。
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唐代。白居易。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禅。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