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节推夷仲秩满赴阙。宋代。喻良能。中年谢傅良多感,欲别能忘作恶无。今日与公休惜别,须知元不隔江湖。
《送王节推夷仲秩满赴阙》是宋代喻良能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送别王节推夷仲秩去赴官场为主题,表达了中年之际感慨万千,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别离的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送王节推夷仲秩满赴阙,
中年谢傅良多感,
欲别能忘作恶无。
今日与公休惜别,
须知元不隔江湖。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王节推夷仲秩去任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中年时期对过去的教诲和恩师的感激之情。作者在即将别离时感叹自己中年已至,对傅良多的恩情不胜感慨。诗中的“谢傅良多感”表达了作者对傅良多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过去的教诲和帮助的回忆。
诗的下一句“欲别能忘作恶无”意味着即使分别,作者也不会忘记和傅良多的美好往事,不会背弃对友谊的珍视。作者将傅良多视为忠诚的朋友,无论分别与否,都不会对友情产生恶意。
接下来的两句“今日与公休惜别,须知元不隔江湖”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忧虑和对友谊的深思。作者与王节推夷仲秩今日分别,但他希望他们珍惜彼此的友谊,不要因为身处不同的地方而疏远彼此。诗中的“元不隔江湖”意味着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隔断,友谊可以跨越山河,保持长久。
这首诗通过表达中年之际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对友情的坚守和珍视。它提醒人们在分别的时刻要珍惜友谊,不忘过去的美好,同时也传递了对友情的深深思念和希望能够保持联系的情感。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喻良能。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过三河县 其二。明代。杨士奇。城中庐舍半编茅,郭外园畦尽种匏。白发当门坐沽酒,红裙作阵出提筲。
白龙洞。宋代。袁默。开元年中关辅旱,灵岳神祠祷几遍。少监冯生能画龙,明皂命试新池殿。落笔婉蜒势未已,素鬣冰鳞湿如洗。池波汹涌雷电惊,云气之门白龙起。吾观冯岂作霖人,画龙能雨疑有神。深山大泽多窟穴,不应杳眇不似真。澄江接海连空白,泓深当是神龙宅。螭虬狡狯非其伦,河伯江妃敢驱役。霜锁烟关昼不开,时倾膏雨苏民灾。一炉香火动诚意,风马云车天际来。吾闻泽国多水患,淮甸地乾多苦旱。愿均神力遍四方,无令水旱常相半。
金刚随机无尽颂·离相寂灭分第十四。宋代。释印肃。忻悲泪湿巾,忆昔枉精神。今朝闻道矣,夕死也甘心。
驰铃入郡城,道路欢如雷。狗马亦太平,斯民复何猜?
侏儒计安饱,所志本不恢。至此一寸心,似能胞与该。
夷人退还定海后纪诗四章寄呈王明府师丕显兼寄咸龄鹿泽长两观察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 其三。清代。姚燮。驰铃入郡城,道路欢如雷。狗马亦太平,斯民复何猜?侏儒计安饱,所志本不恢。至此一寸心,似能胞与该。急揽大布衣,冒风登城台。江风夹海云,中有清气来。压浪高下山,晴翠为之开。浩歌吾得今,惜无流霞杯。转怜废垒多,碍目犹蒿莱。应有战死魂,倍切思归哀。仰睹羲轮红,一鉴澄八垓。既埽自无翳,得振可忘隤。
咏史 其二。清代。顾炎武。商纣为黎蒐,遂启东夷叛。楚灵一会申,俄召乾溪患。甲兵岂不多,人人欲从乱。惟民国所依,疾乃盈其贯。皇矣监四方,得民天所赞。
送友人。唐代。李昌符。举世谁能与事期,解携多是正欢时。人间不遣有名利,陌上始应无别离。晚渡待船愁立久,乱山投店独行迟。我今漂泊还如此,江剑相逢亦未知。
夜渡江(一作姚崇诗)。唐代。柳中庸。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其四。宋代。刘季孙。虽列蜀都有日,却逢谢傅何年。历历林溪胜处,想君把酒依然。
题故将军庄。唐代。李端。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饬马鞍。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田园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严延甫之楚复留秦淮数日乃别。明代。葛一龙。雪里看花花里眠,莫愁飞雪到新年。愁人只有湘山路,漫入寒芦苦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