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宋代。苏辙。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闭口忘言中自饱,安心度日更谁参。简编围绕穿书蠹,窗户低回作茧蚕。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余甘。
《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他在江州官舍的小庵中的生活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近山不作看山计,
引水新成照水庵。
闭口忘言中自饱,
安心度日更谁参。
简编围绕穿书蠹,
窗户低回作茧蚕。
我亦一轩容膝住,
敝裘粗饭有余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江州官舍的小庵中过着宁静自足的生活。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不以近山为乐,而是用心修建引水设施,使水流到庵前,营造出一个美丽的水景。通过这种安排,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简单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闭口忘言中自饱,安心度日更谁参”表达了作者在小庵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闭口不言却心满意足,过着安宁自在的日子。这里的“谁参”意味着不需要他人的参与或干涉,作者独自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
下一句“简编围绕穿书蠹,窗户低回作茧蚕”描绘了小庵内的书籍被虫蛀侵蚀,窗户低垂下来形成了一个茧蚕的样子。这里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荏苒,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余甘”表明了作者在这个简陋的小庵中过着舒适自在的生活。他与庵中的简陋环境相融合,不以物质享受为念,敝裘和粗饭却能带来满足和甘甜。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小庵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苏辙对于宁静自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态度。通过舍弃繁琐的世俗欲望,作者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体现了宋代士人儒家思想中的典型观念,也展示了苏辙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琴操·岐山操。宋代。曹勋。豳之土兮,民之所宜。豳之居兮,民之所依。予何为兮尸之。我将全汝兮,之岐之阳。汝其保宁兮,无越汝疆。斯归斯徂兮,其谁之将。嗟今之人兮,何思何伤。
杂题七首 其一。明代。张宁。高山流水古音微,弹者无人听亦稀。纵是相逢只如许,夕阳空抱锦囊归。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宋代。杨万里。晓翠妨人看远山,小风偏入客衣单。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水墨水仙。宋代。黄敏求。玉润金寒情窈窕,缟裙翠带态轻盈。只愁微月清无对,更画梅樊作弟兄。
春雨。明代。顾清。麦苗侵垄黍含滋,微雨东来似有期。凉拂画楼分迥野,润兼红杏点清池。丰穰竟惬三农望,造化宁于一物私。想得宸游同众喜,彩帘高捲看飞丝。
十五卢家女。明代。胡应麟。十五卢家女,盈盈胜莫愁。冰心持跳脱,玉腕拨箜篌。拾翠游川上,流黄寄陇头。生憎双语燕,比翼在青楼。
老梅二首 其二。明代。苏仲。凭君著眼看南枝,此是乾坤造化机。冰骨自从逢雪月,玉龙飞出上阶墀。诗成湖外真堪赏,梦幻罗浮亦可疑。评品未公黄太史,山矾安敢并驱驰。
瑞鹤仙 寿序庵乃岳东峰何翁八十。明代。夏言。正高秋极目。爱东峰、晓日芙蓉矗矗。万叠烟霞簇。指仙翁家住,洞天岩谷。童颜鹤骨。恣潇洒、茂林修竹。更闲来扫石,焚香一炷,弹琴数曲。佳辰才过中秋,月轮犹照,金尊华屋。向平愿足。那羡纡朱腰玉。喜婆娑过了,八十年光,见尽是非荣辱。愿从今难老,占却人间五福。
郑锋宅神诗。唐代。滕传胤。浦口潮来初淼漫,莲舟摇飏采花难。春心不惬空归去,会待潮回更折看。忽然湖上片云飞,不觉舟中雨湿衣。折得莲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
和曼叔灵树相别。宋代。韩维。男儿易为别,寻尺固可轻。今日掺子祛,凄惶不自平。岂其道里远,要是隔音形。春风卷行迹,车马无留征。回首高阳峰,隐约林间明。
饮中示子贤诸友七绝颇愧狂斐 其二。宋代。欧阳澈。江陵素乏橘千株,贫甚唯收柿叶书。拟叩富儿谋贷粟,及门无奈足趑趄。
用郭春榆韵却赠。清代。郑孝胥。匏庵诗思浩无涯,强韵连篇力有加。妙手天机元吐锦,高枝老树自生花。兴亡过眼论朝士,掌故罗胸剩一家。他日从君询旧事,欲编猿鹤记虫沙。
行赣州道中爱其山川丛僻田家茅屋半带云烟拟作隐居诗十首以寄幽怀倘他年解组便可山斋实事非浪语也 其二。明代。邓云霄。云气淋漓不可收,山腰洞穴有龙湫。高田数顷无忧旱,夜夜泉声屋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