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允蹈。宋代。孙应时。相遇吴陵日,如登单父台。了知心尚在,不忍首重回。明月人千里,春风酒一杯。缄诗凭驿使,持当岭头梅。
诗词:《寄李允蹈》
中文译文:
相遇吴陵日,如登单父台。
了知心尚在,不忍首重回。
明月人千里,春风酒一杯。
缄诗凭驿使,持当岭头梅。
诗意和赏析:
《寄李允蹈》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表现了诗人与李允蹈的离别之情。
诗中的第一句“相遇吴陵日,如登单父台”描绘了诗人与李允蹈在吴陵相遇之日,心情如同登上了高高的单父台一样。这里的吴陵指的是江苏省境内的一座山,单父台是山上的一处高台,象征着高处的离别之情。
第二句“了知心尚在,不忍首重回”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愿望,他希望李允蹈了解他的心意,明白他的真情,因此不忍心再次离开。这里的“了知心尚在”意味着他希望李允蹈能够理解他的真心。
第三句“明月人千里,春风酒一杯”是诗人对李允蹈的思念之情的表达。明月高悬,象征着远方的人,千里之遥不能共同欣赏。而春风和一杯酒则寓意着诗人与李允蹈之间的友谊和情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允蹈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一句“缄诗凭驿使,持当岭头梅”则是诗人将自己写的诗信交给驿使,寄给李允蹈。这里的“缄诗凭驿使”意味着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借助驿使传递给李允蹈。而“岭头梅”则是寄托了诗人对李允蹈的美好祝愿,岭头梅开花是春天的象征,希望李允蹈在远方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李允蹈的深情思念和不舍之情,通过山水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的描绘,将离别之情与友情的真挚表达得淋漓尽致。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别龚散才。明代。袁宏道。梅雨濯江干,江风细吐寒。红亭一杯酒,惨无宾主欢。天风吹子堕,倏忽送子还。游踪如电影,闪烁太无端。子曰为官苦,予嗟行路难。各自相慰劳,言言沁肺肝。与子如林鸟,升沉各羽翰。别子如湍水,东西异波澜。何如一合并,白首臭春兰。萍散有时聚,云老终还山。江头风日雨,容易彫朱颜。
浪淘沙(辛未中秋与文尉达可饮)。宋代。王炎。月色十分圆。风露娟娟。木犀香里凭阑干。河汉横斜天似水,玉鉴光寒。草草具杯盘。相对苍颜。素娥莫惜少留连。秋气平分蟾兔满,动是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