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道中书怀。宋代。孙应时。儒生不知变,区区诵陈言。时人熟见之,嬉笑相排拫。江流去不返,何时复虞轩。饩羊诚无用,礼意傥可存。
《临海道中书怀》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临海道上思念之情
儒生不知变化,一味地背诵陈旧言辞。
时人已经熟悉,取笑嘲弄。
江水一去不复返,何时能再回到虞轩(作者的居所)。
给羊喂食实在无益,但礼仪之意仍然值得珍存。
诗意:
《临海道中书怀》描述了作者孙应时对时人固守旧观念、不愿接受变化的态度感到的郁闷和无奈。他认为那些儒生们只是机械地背诵陈旧的经典,而不去理解和应对时代的变革。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司空见惯,人们对此已经不再以为然,甚至以嘲笑相对。诗中的江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它一去不复返,暗示作者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于未来的迷茫。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虚礼的质疑,他认为虚礼没有实际的效用,但仍然主张保留其中的一份礼仪之意。
赏析:
《临海道中书怀》通过对儒生们的思想僵化和陈旧观念的批评,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革的思考和追求新知的渴望。诗中的江流和虞轩等意象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词的行文简洁明快,以明快的节奏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的困惑和对于知识的追求。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他认为虚礼虽然没有实际的效益,但其中蕴含的一份礼仪之意仍然值得保留。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思熟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赠魏润庵。清代。苏镜潭。青山无恙水泠泠,文酒风流海上萍。终古才人原妩媚,若论我辈太娉姈。六年旧雨盟莲社,三度秋霜醉洞庭。除是身穷诗便好,只怜乾死案头萤。
圣女祠。唐代。李商隐。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离愤五首正德戊辰年五月作是时阉瑾知劾章出我手矫旨收诣诏狱 其四。明代。李梦阳。驱车重行行,前上西山陲。白日忽已冥,归鸟来何迟。飘风吹征衣,北逝方自兹。行路见我行,不行为嗟咨。苦称途路涩,君子莫何之。欲诉难竟陈,天命自有期。
宿月窟。明代。释大香。昃月下前丘,清光不尽收。洞云三叠晓,野水一湾秋。烟翠流长笛,空香堕小楼。回瞻飞鸟处,信宿在峰头。
仲实践约来访又得韶甫方君同行数日语蝉联甚慰五诗寄意甚高次韵为一笑 其二。宋代。牟巘。江河去不息,金石仰而观。但未随流转,安能制汗漫。亲情人所重,友谊古尤难。二士俱来意,遥知可岁寒。
过江门因思白沙先生。明代。张天赋。石门流水出江门,一酌浑如酒半醺。袖带暗香人未解,月明移棹动溪云。
次韵宋南伯见贻之什。宋代。郭印。衰迟来作邑,劳苦剧万状。朝朝趁衙参,敛版趋琅蹡。病骥耳双垂,兰筋困衔鞅。饥鹰长附人,六翮空韝上。缅思陶彭泽,解绶一何壮。归去事田园,林木施帏帐。邻曲喜过从,时节争馈饷。高山与流水,无日不寻访。况逢桃李春,协气郊原盎。或携古筇行,或放孤舟漾。我欲追其踪,卜筑依清旷。三径落松花,四墙围竹筤。缚桥架斜川,凿户延层嶂。长笛月下吹,逸响从风飏。兴来携野老,烂醉倾村酿。便足了一生,折腰宁肯强。十年计未遂,口腹成魔障。蹉跎镜中秋,白发不相放。新交得山涛,磊落多识量。志趣傥能同,斯文未沦丧。
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唐代。张说。礼乐终,烟燎上。怀灵惠,结皇想。归风疾,回风爽。百福来,众神往。
古杭感事。宋代。王镃。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临江仙·用心勤苦是新诗。宋代。邢俊臣。 用心勤苦是新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