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道中书怀

临海道中书怀朗读

《临海道中书怀》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临海道上思念之情
儒生不知变化,一味地背诵陈旧言辞。
时人已经熟悉,取笑嘲弄。
江水一去不复返,何时能再回到虞轩(作者的居所)。
给羊喂食实在无益,但礼仪之意仍然值得珍存。

诗意:
《临海道中书怀》描述了作者孙应时对时人固守旧观念、不愿接受变化的态度感到的郁闷和无奈。他认为那些儒生们只是机械地背诵陈旧的经典,而不去理解和应对时代的变革。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司空见惯,人们对此已经不再以为然,甚至以嘲笑相对。诗中的江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它一去不复返,暗示作者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于未来的迷茫。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虚礼的质疑,他认为虚礼没有实际的效用,但仍然主张保留其中的一份礼仪之意。

赏析:
《临海道中书怀》通过对儒生们的思想僵化和陈旧观念的批评,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革的思考和追求新知的渴望。诗中的江流和虞轩等意象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词的行文简洁明快,以明快的节奏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的困惑和对于知识的追求。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他认为虚礼虽然没有实际的效益,但其中蕴含的一份礼仪之意仍然值得保留。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思熟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

猜你喜欢

青山无恙水泠泠,文酒风流海上萍。终古才人原妩媚,若论我辈太娉姈。

六年旧雨盟莲社,三度秋霜醉洞庭。除是身穷诗便好,只怜乾死案头萤。

()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

驱车重行行,前上西山陲。白日忽已冥,归鸟来何迟。

飘风吹征衣,北逝方自兹。行路见我行,不行为嗟咨。

()

昃月下前丘,清光不尽收。洞云三叠晓,野水一湾秋。

烟翠流长笛,空香堕小楼。回瞻飞鸟处,信宿在峰头。

()

江河去不息,金石仰而观。但未随流转,安能制汗漫。

亲情人所重,友谊古尤难。二士俱来意,遥知可岁寒。

()

石门流水出江门,一酌浑如酒半醺。袖带暗香人未解,月明移棹动溪云。

()
衰迟来作邑,劳苦剧万状。
朝朝趁衙参,敛版趋琅蹡。
病骥耳双垂,兰筋困衔鞅。
饥鹰长附人,六翮空韝上。
()
礼乐终,烟燎上。
怀灵惠,结皇想。
归风疾,回风爽。
百福来,众神往。
()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

用心勤苦是新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髭。

()
绿阴乐静未号蝉,藕叶扶娇泛水眠。
输杀蜂屯深闭壁,峙粮宿饱蜜中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