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宋代。孙应时。靖康建炎事,尝闻诸公言。志士日夕心,鸣咽声气吞。新亭五十年,尘埃尚中原。君王大经略,梦想天河翻。时情习安宴,未辨酬国恩。修攘亦有序,此事难遽论。所要夙昔怀,勿以暮气错。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是孙应时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靖康建炎时期的动荡局势,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豪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靖康建炎事,尝闻诸公言。
志士日夕心,鸣咽声气吞。
新亭五十年,尘埃尚中原。
君王大经略,梦想天河翻。
时情习安宴,未辨酬国恩。
修攘亦有序,此事难遽论。
所要夙昔怀,勿以暮气错。
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靖康建炎时期的国家动乱的关切之情。诗的开篇提到了闻听一些有见识的人对当时局势的言论,显示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接着,诗中出现了“志士日夕心,鸣咽声气吞”的描写,揭示了志士们内心的悲愤和无奈。新亭五十年,尘埃尚中原,表达了时光荏苒,而国家仍未恢复往日的繁荣与安定。
同时,诗中提到了君王大经略的梦想天河翻,意味着君王希望能够恢复国家的繁荣和安定。但是在时情习安宴的背后,作者却未能辨别出如何回报国家的恩情,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困惑。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修攘有序,以及此事难遽论,表明了作者对于解决国家困局的难度和复杂性的认识。然而,作者仍怀着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思念,希望不要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忽略了自己的初衷和使命。
最后两句“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表达了作者为国家大义而悲歌的决心和坚定信念。诗意深沉悲壮,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与期盼。赏析这首诗词,我们能感受到孙应时对国家的深情,以及他对时代动荡的反思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题登高送远册赠郑计部辂思社丈出守括苍时重阳后一日也 其二。明代。张萱。令节收金序,仙郎别玉畿。城分闽地接,路入越江微。海远溪为恶,山多官不肥。独闻露冕处,时有綵云飞。
望之将行。宋代。王安石。江涵秋景雁初飞,沙尾长樯发渐稀。惆怅无因见范蠡,夕阳长送钓船归。
送张南畴迁教泷水。明代。邱云霄。清世才名众所闻,黄麻遥带御香氛。骞腾终信心能壮,肮脏空悲发已分。几树秋风孤剑外,一樽斜日九溪濆。明朝故国青山出,愁见关南马首云。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宋代。陆游。迩英帷幄旧儒臣,肯顾荒山野水滨。不怕客嘲轻薄尹,要令我识老成人。颿回鼓转东城暮,酒冽橙香一笑新。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
谢陈彦廉惠绵。明代。袁华。三吴蚕缫甲天下,阴阴百里连桑柘。鸣鸠拂羽戴胜飞,曲箔爰施墐庐舍。春阳煦妪子渐肥,摘花汲水奉浴时。终朝内薄在怀抱,宛若玄蚁初生蚳。弱翎轻拂籧筐内,早凉风戾柔桑脆。榾柮烟浓帘幕垂,三俯三眠将委蛇。簇上濈濈秋莲房,功立身废茧如霜。栏灰涚水实泽器,缲丝䌟纩寒冰光。古者筑宫临水曲,大昕之朝君乃卜。缲三杯手布三宫,黼黻文章成祭服。又闻炎汉中兴年,萧条千里无人烟。群凶扫荡己灭迹,野桑成茧橹生田。秪今风尘清海㝢,五日一风十日雨。深村何地不桑麻,青镫比屋闻机杼。我耕且学居岩阿,两鬓刁骚柰老何。短布单衣才掩骭,饭牛扣角病身多。楚夷抚巡江上屯,三军皆如挟纩温。古来壮士树名节,感慨能忘一饭恩。
苏州绝句次唐诗韵 其二。明代。吴与弼。斜风细雨菊花天,今夜何知此水眠。他日旧乡谈旧迹,青山却意梦中船。
杂兴。宋代。张镃。抡才如百药,治效各不同。傥能区别性,当聚和扁功。武德定乱后,诸公悉登庸。帝久知所长,未欲任已聪。品题资确论,毫发无蔽蒙。三杰隆汉业,六英夹唐宗。无人可能国,我欲振古风。
杂诗三首 其一。明代。李梦阳。宛宛春田鸠,飞鸣柔且闲。一朝化为鹰,肃肃厉羽翰。众禽不敢并,孤立秋云端。鸟既不自知,人胡究其然。
南乡子 其七。清代。朱祖谋。乌石渡,数家横。今年雨少误秋耕。瘦日沈溪饥犊卧。无功课。夜半烧畬岩际火。
高轩过。唐代。李贺。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方汝一下第饯诗盈轴余亦继作。宋代。刘克庄。纷纷肉马上青天,骥耳双垂亦可怜。郊岂因穷吟遂辍,荬虽不第策犹传。会须有集鸣当世,肯为无媒怨盛年。斗气烛君文卷里,更于何处觅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