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追求道德修行的渴望和对真宗的忠诚,同时也探讨了人们在认识异境和虚无中的困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暂时无法提供,但可以解读其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慕道和修行展开。诗人渴望追求道德修行,他将自己的心思投入到无数的修行方法中,希望能够达到通达万法的境界。他以一颗纯净的心灵,虔诚地奉行真宗的教义,真正理解并体验到真宗的精髓。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真正认识异境和虚无的人是很罕见的。异境可能指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境界,超越常人所能理解的层次。虚无则是指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超越性质,即事物本质的空无。诗人认为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领悟和见证这些境界,而且即使遇见了,这些境界也是虚无的,没有实质的存在。
这首诗词通过对道德修行和追求真宗的描述,以及对认识异境和虚无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在简洁的语言中展示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真实存在的探索,同时也指出了认识和理解的困境。这种思考和探索的态度在宋太宗的作品中常见,体现了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追求。
赵通判有诗次韵二首。宋代。陈造。霍王无短似无长,惊见新诗写硬黄。鱼在九渊终玉食,世间濡足羡浮阳。
祝英台近。宋代。吴文英。黯春阴,收灯後,寂寞几帘户。一片花飞,人驾彩云去。应是蛛网金徽,拍天寒水,恨声断、孤鸿洛浦。对君诉。团扇轻委桃花,流红为谁赋。□□□□,从今醉何处。可怜憔悴文园,曲屏春到,断肠句、落梅愁雨。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唐代。白居易。昨晚饮太多,嵬峨连宵醉。今朝餐又饱,烂漫移时睡。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信脚绕池行,偶然得幽致。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麹尘香,花浮鱼眼沸。盛来有佳色,咽罢馀芳气。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三部乐 题张仲炘都门帐饮图。清代。王闿运。几辈清流,选谏草、更得谏垣甄别。此生亲见,三度杨花榆荚。那禁得、宫树流莺,有百般巧语,暗似鶗鴂。不如早去,一任寄巢啼血。江湖未须回首,向故山隐处,自寻薇蕨。渔阳鼙鼓动地,苍黄宫阙。问东门、那时帐饮,更怅望、斜阳柳隙。一掬离恨,都付与、铜琵铁笛。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唐代。苏颋。河流无日夜,河上有神仙。辇路曾经此,坛场即宛然。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烟。善物遗方外,和光绕道边。事因周史得,言与汉王传。喜属膺期圣,邦家业又玄。
蓟州逢颐庵先生及四公子。明代。唐之淳。四月暌离一日逢,渔阳驿里蓟门东。更相存问兼相遇,若个伤离有瘦容。
开元天宝杂咏 失题。宋代。萧立之。腻粉匀成玉箸垂,春风面面晓妆迟。妆成图得君王顾,却为君王谶别离。
送章监丞守广信。宋代。方岳。近世无佳郡,中朝有此公。再三疑坏证,第一是贪风。野雪深耕耒,春苔蚀缿筒。龚黄只如此,为问玉山翁。
秋宫词。明代。邓云霄。夜来风雨六宫愁,人自伤心水自流。但羡舞腰偏入掌,谁怜团扇正迎秋。黄金不买相如赋,青鸟虚随阿母游。基酌姮娥奔月后,何如桑女陌东头。
渊溪十里桥与屠田叔泣别。明代。徐熥。从来轩冕泪,不滴芰荷衣。独有今朝别,使君先泪挥。地偏愁会隔,天阔恐书稀。望望车尘远,人人哽咽归。
乙卯除夕。清代。俞明震。一笑真成幻,尧天入禹天。继承无旧历,疑似又新年。但觉儿童长,终知身世悬。春王谁秉笔,凄绝纪元编。
采桑子 湘水舟中作。五代。袁思古。湘江东去烟波静,挂席长空。两岸霜枫。一角斜阳闹晚红。频年飘泊知何似,天际哀鸿。历历惊弓。万里云罗一梦中。
行路难 其五十五。清代。钱澄之。朝搥钟磬礼袈裟,惭愧男儿始出家!胡跪阶前求剃草,可能选佛似丹霞?
答李公蕴。宋代。李复。腊前曾约走新春,春到无端绝塞行。戍卒催完灯下甲,急烽连人雪中城。万夫扰扰争分饷,一饭匆匆岂暇羹。自叹东西求斗禄,兵戈已过十年生。
春景 其二 孤舟乱春华。宋代。刘辰翁。罨画来兼往,孤舟自若耶。悠悠信溪路,籍籍乱春华。今古三高客,乾坤一叶家。泛桃冲雨过,穿柳带烟斜。下水随飞燕,移梢为惜花。日斜归兴急,恐或见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