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正仲咏荷花月露二景

次和正仲咏荷花月露二景朗读

《次和正仲咏荷花月露二景》是宋代舒岳祥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荷花和月光的景象为主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情感。

诗词中的译文如下:

风清月白天垂碧,
有恨如羞半敛花。
红袖粉痕晨带湿,
翠盘珠影夜生华。
杨枝洒润菩提雨,
薇水流香仙子家。
几度晓风过麴院,
七年不见使人嗟。

这首诗词通过对荷花和月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新、婉约的景象。

诗意:
首先,诗人描述了风清月白的景象。风轻柔和,月光明亮洁白,宛如天空中垂挂着碧绿的荷花。这种景象使人感到宁静、美好,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宁静。

接着,诗人运用隐喻手法,将荷花比作害羞的女子。荷花受到柔和的风儿吹拂,如同一个羞涩的女子,半敛着花瓣,含羞带愁。

在清晨,红袖上残留着粉末的痕迹,似乎受到了晨露的沾湿。夜晚,翠绿的盘子上映照着月光,宛如珍珠在水面上闪耀。这些描写增添了诗词的婉约和细腻之感。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运用了更多的隐喻和象征,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相结合。他描绘了杨树枝上洒下的雨水,宛如菩提树的甘霖,滋润了荷叶。薇草生长在水中,水流带来了一种芬芳的气息,宛如仙子的家园。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他提到自己曾多次在黎明时分经过麴院,但已经七年未见到令人怅然的人物。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荷花和月光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婉约而细腻的写作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舒岳祥朗读
()

猜你喜欢

养就还丹不怕寒,独骑黄鹄上云端。
笑谈借得天家雪,散作琪花满石坛。

()

独对楼前雪,闲吟卷里梅。人非今日会,花忆往年开。

驿使春难寄,瑶台梦不来。知君同感旧,邻笛几徘徊。

()

平生春梦境,俛仰抚八极。湖南天尽头,梦亦未常识。

岂知多病身,今乃著脚历。山泉澄不清,崖土璺而赤。

()

疏星淡秋明,阴霞绚朝映。
积雨成坐愁,晨光动幽兴。
石门归驭引,湍浦渔舠并。

()
羡子孤云野鹤,笑侬枯木寒灰。
呵手自题诗送,逢人早寄书来。
()
威凤来翔羽翼新,蓝溪风气益温醇。
彤墀看唱三名外,璧水犹登四十人。
()
不但烹三庶,东宫亦屡危。
元来玉环子,别有锦绷儿。
()
小雪纤纤洗霁色,新春冉冉入烧痕。
三千界现非佗物,百亿分身有妙门。
白云儿是青山用,青山父是白云根。
寄语白云数回首,青山免见瘦棱棱。
()

石头城下大江回,陵庙春深紫气来。彩笔动摇云五色,两都新赋待君裁。

()
云冻鸟飞灭,春意著林峦。
_娥何事,醉撼瑞叶落人间。
斜入酒楼歌处,微褪茅檐烟际,窗户漾光寒。
西帝游何许,翳凤更骖鸾。
()
花领红鬃一向偏,绿槐香陌欲朝天。
仍嫌众里骄行疾,傍镫深藏白玉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