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南台之静,中邑之应。圆明之知,平等之性。烂柯棋局樵,钓雪华亭艇。披丛林明白之襟,握云水清凉之柄。动自风流,閒宜月定。心闻况是赏音,相{座坐换带}何妨打令。
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译文:
禅人与化主写真求赞,
南台静谧,中邑响应。
圆明洞悉,平等之本性。
烂柯下棋局,钓雪华亭艇。
披丛林之明白衣襟,
握云水之清凉柄。
自然而动,悠闲适月光,
心灵感受音乐的美妙,
互相交流,座位换带,无妨打动令。
诗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描绘禅修者的诗词,表达了禅修者在静谧与自然中追求心灵自由与平等的境界。诗中描绘了禅修者在南台的宁静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回应。禅修者通过观照自己内在的本性,洞悉圆明、平等的真理。在烂柯下棋、钓雪华亭艇的旅程中,禅修者披挂着明亮的衣襟,握着清凉的柄杆,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风景的美丽与心灵的宁静。禅修者以自在的姿态与自然相融合,心灵与月光相互映照,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在这样的境界中,禅修者与他人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座位互换,无拘无束地打动心灵的弦。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展现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心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描绘禅修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传达出一种宁静、自由、平等的境界。南台的静谧与中邑的响应,象征着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界的共鸣。诗中的烂柯棋局和钓雪华亭艇,以及禅修者披挂明亮的衣襟、握持清凉的柄杆,表达了禅修者在自然中与自身的和谐与舒适。诗人通过描绘禅修者的境界,强调了禅修者与自然、心灵与美妙的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以座位互换的场景,传递出禅修者与他人平等相待、互相启发的精神。整首诗以流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禅修者在自然中追求心灵自由与平等的境界,给人以宁静、舒适和启迪的感受。
送丘道人之曹县访师一首。明代。黄省曾。旅鹢辞胥浦,探车入景山。岱云摇缅意,齐鹿对高颜。玄水珠将觅,黄舆金再还。此行逢紫气,应在尹公关。
寓兴。唐代。贾岛。真集道方至,貌殊妒还多。山泉入城池,自然生浑波。今时出古言,在众翻为讹。有琴含正韵,知音者如何。一生足感激,世言忽嵯峨。不得市井味,思响吾岩阿。浮华岂我事,日月徒蹉跎。旷哉颍阳风,千载无其他。
早发金堤驿。唐代。王建。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绤。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
诸葛武侯梁父吟。清代。王家枚。世道多崄巇,君子慎所择。愿为穷巷士,毋为诸侯客。南阳有卧龙,门前森古柏。登山一以眺,喟然生太息。落落祢正平,才多遇乃厄。矫矫孔文举,名高族为赤。辟之齐三士,功成身被殛。慷慨争伏死,身可赎以百。自昔固皆然,恻怆亦何益。閒来抱膝吟,愿言惜羽翮。不遇三顾主,终焉隐薮泽。
寓舍近溪有大木数章休暇辄游息其间偶得二诗 其一。元代。洪焱祖。吏卒各已休,独步风林下。雨馀堤草青,亦放庭前马。隔水叫黄鹂,千山暗初夏。非无可乐资,孰是同情者。
灵草。宋代。黄裳。五行在万类,惟草最柔弱。春至忙发生,秋来遽衰落。如何却有灵,阴制长生药。金石走或飞,落鼎谁能捉。若乃赤帝兵,飞走请自缚。万鍊致妙用,造化犹天作。中抱阴阳精,浅陋安可度。莫笑荣复枯,浮生尚堪托。
和刘编修潜夫读近报蒋岘被逐二首。宋代。王迈。两载相依笑陆深,鹑衣不羡锦为衾。渠侬眩耀麒麟楦,我辈翻腾驽骥吟。朝去一节忧稍歇,边留五大祸万深。栋梁培植谁之责,莫遗斧斤终日寻。
探春慢 家子桢同年西泠采绿图。清代。姚燮。笛沜观莺,酒廊泊燕,春痕何处寻好。鬓拂晴丝,衫粘湿翠,眼底漪平云皛。略记东风嫩,潜催醒、如尘芳草。问君眷梦谁边,拾来湘怨盈抱。飐去两三鸥鸟,尽避荻回舷,贴荭停棹。有渚湔裙,无楼问钿,淡绝烟心斜照。一匊相思泪,怕又共、鱼书缄到。且杂苹蘩,携得同荐苏小。
赠彭器资。宋代。王安石。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锺贤可慕。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中江秋浸两崖间,逆洄与我相往还。我挹其清久未竭,复得纵观於波澜。放言深入妙云海,示我仙圣本所寰。楞伽我亦见彷佛,岁晚所悲行路难。
西江月·七返*砂返本。元代。高道宽。七返*砂返本,丹须日用烹煎。坤宫药物采归乾。黑虎赤龙相见。泰否调和得一,中庸三五还元。灵光射透九重天。静处当峰月现。
吴江夜泊寄长儿天彝八首 其六。明代。顾清。家人小过莫轻笞,渠在渠家亦是儿。赏罚有条知痛痒,自然亲附不暌离。
人日思归。南北朝。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