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行起解绝,宗全说缺。根根尘尘兮元自现成,佛佛祖祖兮何劳施设。本色当行家,赏音个时节。迟日风流转柳腰,迁林语软调莺舌。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禅修者与佛主共同书写真理,希望得到赞美。解脱了世俗的束缚,指出了宗教的完整性。每一根尘埃都显露着宇宙的真相,佛陀和祖师们的存在无需再进行庄严仪式。真实的本质即是每个行者所应追求的,赏识佛法音乐应适时而发。夕阳的光辉中,柔软的柳枝转动,迁徙的鸟儿用柔和的歌声交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修者对于禅修境界和佛法的理解和追求。它强调了解脱尘世束缚的重要性,指出宗教的真正价值在于寻求内在的本质,而非外在的庄严仪式。禅人应该欣赏佛教音乐,并在适当的时候领悟其中的禅意。诗中描绘了夕阳下柳枝的柔软摇曳以及鸟儿柔和的歌声,展现了宁静和和谐的禅修场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禅修者对禅宗教义的理解。通过对禅修境界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解脱世俗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他强调了禅修者无需依赖繁琐的仪式和外在装饰,而是应该直接追求内在的本质。诗中的自然景象,如夕阳、柳枝和鸟儿的歌声,与禅修者的内心境界相呼应,展示了一种宁静、和谐和自然的禅修氛围。
同时,诗中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和排比,使诗句更加韵律流畅。通过诗句的音韵和节奏,诗人试图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禅修者的宁静和内心的平静。整首诗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对禅宗的理解和追求,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禅修者对于禅修境界和佛法的领悟和追求,以及禅修过程中的宁静和和谐。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将禅修境界和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自然景象相融合,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秋日留滞虎丘怀庐山栖贤寺。明代。释今严。影寄吴中第一丘,惊看去燕恨淹留。登台坐石随人事,送夏迎秋只自愁。金井桥边新水月,玉渊潭畔旧松楸。微霜欲晓轻烟晚,谁共閒吟恣遨游。
荷风荐凉屷于御风台者六因赋古意示诸同我。宋代。白玉蟾。黄昏六点星,飞堕天南方。荡荡无边秋,水色涵天光。紫壶如朱槿,鲜妍敌露霜。紫琼如芙蓉,风韵何清凉。紫烟如芝兰,涧谷含幽芳。紫云如木犀,内秘天家香。鹤林如甘菊,端可寿而臧。满泛九霞觞,与客秋兴长。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愿言六人者,驾月宾帝旁。先拜紫皇前,次谒王母房。人间尘埃子,白日空茫茫。
寄致政范镇郎中。宋代。赵抃。分携常忆禁门东,四见光阴换岁筒。白玉堂吉辞旧相,青城山里访仙翁。当时大本从忠谏,此日长年益道风。应惜西湖犹未到,近来同赏有三公。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唐代。李白。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乐溪居万卷楼三首 其二。宋代。蒋重珍。剩有溪山树,书楼迹已陈。故人不可见,绕树一悲吟。
颂古五十五首。宋代。释绍昙。幼小勤书懒出门,春风花柳自村村。芳心不被笙歌引,时把唐虞子细论。
诗三百三首 其六十五。唐代。寒山。乘兹朽木船,采彼纴婆子。行至大海中,波涛复不止。唯赍一宿粮,去岸三千里。烦恼从何生,愁哉缘苦起。
除夜寄弟妹。唐代。白居易。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菩萨蛮。宋代。赵子发。闲庭草色侵阶绿。琐窗午梦人如玉。抛枕出罗帏。风吹金缕衣。怨春风雨恶。二月桃花落。雨后纵多睛。花休春不成。
七夕 其一。宋代。耶律铸。一别相逢泪如雨,不禁憔悴语相思。佳期咫尺还知不,明日伤情两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