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瘦骨岩岩,残毳毵毵。坐寒云巘,心空月潭。虚应亡机而若谷,深禅有口而如钳。槃珠勿遗其色,囊锥不露其尖。皇道大平没棱角,自然雨五而风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瘦骨岩岩,残毳毵毵。
译文:消瘦如石骨,残衣破旧。
诗意:这两句描绘了禅修者的身体状况。瘦骨岩岩,形容禅人消瘦的身躯,犹如石头一般坚硬。残毳毵毵,指禅人所穿的衣袍破烂不堪。通过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禅人在修行中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和对精神追求的专注。
坐寒云巘,心空月潭。
译文:坐在寒冷的云峰上,心中如空灵的月亮倒映在潭水中。
诗意:这两句描绘了禅修者的修行环境和内心状态。坐寒云巘,形象地表现了禅修者在高处坐禅的情景,感受到寒冷的气息。心空月潭,通过比喻描绘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和清明,就像月亮倒映在潭水中一样。
虚应亡机而若谷,深禅有口而如钳。
译文:虚应对外界应变自如,如同山谷般开阔;深入禅定,口中如同钳子般沉默。
诗意:这两句描绘了禅修者在修行中的应对和内心状态。虚应亡机而若谷,表达了禅修者对外界事物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种情况,宛如开阔的山谷。深禅有口而如钳,形容禅修者在深入禅定时,内心安静无语,如同紧闭的钳子一般。
槃珠勿遗其色,囊锥不露其尖。
译文:保护佛珠不失其色彩,藏匿针尖不显其锋芒。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禅修者对修行之物的珍视和保护。槃珠勿遗其色,比喻禅修者对佛珠的爱护,不让其失去原有的光彩。囊锥不露其尖,形象地描绘了禅修者对针尖的小心保护,不让其锋芒外露。
皇道大平没棱角,自然雨五而风三。
译文:皇道广大平坦无边,自然之道雨水五分风三分。
诗意:这两句反映了禅修者对世界万物和自然法则的理解。皇道大平没棱角,表达了禅修者对皇道(佛法)的理解,认为其广大无边而没有棱角之分。自然雨五而风三,描述了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雨水五分表示雨水的丰盈,风三分表示风的适度。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禅修者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禅修修行的态度和理念。诗中充满了禅修者对于清净、宁静和内心平衡的追求,以及对于外界世俗事物的超越和淡漠。通过对禅修者的身体、环境和内心状态的描绘,诗词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禅修理念。同时,诗中展现了禅修者对于自然法则的理解和对世界和谐平衡的赞美。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在修行道路上的追求和境界,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初秋感事三首。宋代。刘克庄。跌荡当年赋两京,晚抛笔砚事春耕。达空函启已心懒,读夹注书犹眼明。金匮旧闻虚论次,香奁少作悔流行。而今老病都休也,起听秋声百感生。
僧至。宋代。方岳。生计萧条老杜陵,秋风检校又东屯。碧云句好山围屋,黄叶村深僧扣门。雨滑且留煨芋栗,夜长聊欲话田园。掉歌笑指风僧耳,已喜闻思断一根。
赠写真佟士明。宋代。虞集。佟郎居上京,阅人如风花。拈笔写其似,千岁留英华。迩来七十年,将相纷在目。来者有如此,往者那可续。昔我初北游,面白鬓如鸦。点染烦粉墨,华星映丹霞。今如雪中松,苦硬杂苍白。却视当年容,邈如不相识。不识当如何?临风且长歌。黄云接河汉,白雪漫陂陀。乞身愿归老,吴蜀山总好。赠君千黛螺,翠色秋可扫。
织妇词。唐代。鲍溶。百日织彩丝,一朝停杼机。机中有双凤,化作天边衣。使人马如风,诚不阻音徽。影响随羽翼,双双绕君飞。行人岂愿行,不怨不知归。所怨天尽处,何人见光辉。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六首·春歌二首。唐代。郭元振。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赠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极。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次韵张君病起二首。宋代。苏辙。壮年得疾势能支,不废霜螯左手持。渐喜一杯好留客,未应五斗似当时。口中舌在时闻句,雪里心安不问师。去卧淮阳従病守,功名他日许君期。老去生经废不行,镜中白发见空惊。解将冲气通枯指,易甚新阳发旧茎。一悟少年难久恃,不妨多病却长生。文章缪忝追前辈,服食従来亦强名。
送李山人归山。唐代。陆畅。来从千山万山里,归向千山万山去。山中白云千万重,却望人间不知处。
咏史五首(录二)。明代。江瓘。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归舟遇大风雨。宋代。袁说友。客里老三日,归来仅一程。片云天外立,短棹雨中行。小却黄昏路,犹须半夜晴。春光又零落,游了不胜情。
金精山。宋代。周薰。金精山高绝尘俗,中通洞天石削玉。仙家庭院昼不扃,草色迷阶秋雨绿。香炉峰前青可掬,石鼓坛边翠如沐。道人采药青牛还,铁笛声穿山鬼哭。
对马岛舟中夜作。明代。金某。独泛孤蓬卧未安,西风一夕晚潮寒。海天秋色寻无处,却向潘郎鬓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