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宋代。释文珦。野性乐疏旷,从来厌风尘。孤寒无所资,屈身随众人。贵游弃疵贱,不能强相亲。蹉跎三十年,客路常清贫。晚来归山林,麋鹿为我邻。万事不挂意,一一皆天真。同流乃知此,难与俗子陈。
《野性》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文珦。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下是《野性》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性》中文译文:
野性乐疏旷,
从来厌风尘。
孤寒无所资,
屈身随众人。
贵游弃疵贱,
不能强相亲。
蹉跎三十年,
客路常清贫。
晚来归山林,
麋鹿为我邻。
万事不挂意,
一一皆天真。
同流乃知此,
难与俗子陈。
诗意和赏析:
《野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与自然为伍的向往。诗词开篇,描述了野性的乐趣和宽广的心境。作者从来都对尘世的繁华和喧嚣感到厌倦,认为这种喧嚣的环境并不能给予他任何实质上的财富或满足感。
诗中提到作者孤寒无所资,屈身随众人,表明他在世俗中身份卑微,没有得到世俗认可的地位和权力。然而,他并不愿意迎合权贵,放弃真实的自我来追求虚名虚利。这种对权贵游戏的抗拒和超脱使作者在世俗中显得与众不同,与俗世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也导致了他的清贫。
在诗的结尾,作者回归山林,回归自然。他发现在山林中,与大自然为伍,与麋鹿为邻,心灵得到了安宁和满足。他不再被世事所困扰,不再执念于功名利禄,而是以一种天真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天真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繁华和权贵游戏的厌倦。通过与自然融合,作者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宁静。这首诗词可以被理解为对世俗之外的境界的追求,呼唤人们保持真实的自我,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释文珦。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四。明代。倪岳。鳌极虽倾力可全,古来遗事已茫然。空怀五色山中石,大手何人解补天。
孙启风竹为师鲁题。明代。程敏政。孙郎写竹有天趣,落笔萧萧一两枝。六月相看北窗下,满身毛骨动凉飔。
惠山值雨。宋代。汪元量。惠山寺里北人过,古柏茎茎伐尽柯。三世佛身犹破相,一泓泉水亦生波。山林虽乐无非乐,尘世多魔未是魔。举似于人何以故,坐檐閒看雨滂沱。
闭关。唐代。白居易。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掩关来几时,仿佛二三年。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乘月夜发二鼓至甲马营。明代。程敏政。晓色苍苍下武城,解舟还趁月中行。河流曲写之玄字,渔唱清传欸乃声。随处倚篷吟不尽,迩来欹枕梦难成。灯前未暇呼津吏,问是何年甲马营。
小雨冥冥欲作泥,晨光不负老人期。绿阴苍藓初分坐,白石清泉共赋诗。
酌醴焚鱼谩今日,卖刀买犊定何时。伤心紫阁飞杨老,千载茫茫只断碑。
清明日余与诸友游招隐山寺酌酒宋氏园亭谒苏才翁墓而归。宋代。周孚。小雨冥冥欲作泥,晨光不负老人期。绿阴苍藓初分坐,白石清泉共赋诗。酌醴焚鱼谩今日,卖刀买犊定何时。伤心紫阁飞杨老,千载茫茫只断碑。
题左国宝后村。宋代。姚勉。桃李隔墙花满园,卯君曾此赋车轩。只今左氏庄如许,恰在东轩近后村。
舟中寒食。唐代。卢纶。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日霁开愁望,波喧警醉眠。因看数茎鬓,倍欲惜芳年。
十一兄得讲官喜赠。清代。刘墫。戴凭夺席乍知名,早见除书下玉京。三殿委蛇新学士,一经教授旧儒生。茶分小凤春香泛,槐舞双龙午荫清。中秘遍窥劳梦想,愿从东壁借余明。
王仁之明经北游过谒。明代。于慎行。常羡名家玉树林,空山何幸辱招寻。青箱尚记乌衣事,綵笔能飞白雪音。珠出梁园应照乘,车过单父试听琴。索居愧倒中郎屣,世旧相逢意自深。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宋代。苏轼。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岭南万户酒。)会有幽人客寓公。
题溪山深隐画。明代。王世贞。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