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堂

见性堂朗读

《见性堂》是宋代释心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髑髅沥尽眼头宽,
炯炯圆明一颗寒。
莫怪年来昏怕甚,
钟声却被鼓声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象,通过一种象征性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内心感受。诗中的景物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映照,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迷茫。

赏析:
整首诗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首句描述了一个髑髅(头骨)已经沥尽,眼睛却变得宽大的景象。这里的髑髅和眼睛可以被视作人生的象征,指代年华的流逝和人生的消磨。眼睛的宽大可能暗示了经历的增多,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接着,第二句“炯炯圆明一颗寒”描述了一颗明亮而寒冷的眼睛。这里的明亮可能指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觉悟和思考,而寒冷则意味着对世俗欲望的冷漠和超脱。

第三句“莫怪年来昏怕甚”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的迷惘和迷失。它暗示了岁月的流逝给予作者的困惑和恐惧感,作者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到迷茫和无助。

最后一句“钟声却被鼓声瞒”则传递了一种深邃的哲理。钟声和鼓声可以被视为人生中两种不同的声音,钟声代表着悠长的时光和沉静,而鼓声则象征着喧嚣和浮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真实声音的渴望,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喧嚣,听到真正的内心之声。

总的来说,《见性堂》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隐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内心迷茫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哲理和禅意,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心月朗读
()

猜你喜欢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支著锦裘。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

秋风一何惨,物形随以变。秋风如无情,虫鸟声俱怨。

我无外物累,但有屋中燕。翩翩势将去,盼盼如有恋。

()

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

人间学佛知多少,净尽心花只有师。

()

黄金卖赋买歌闻,千载馀名一夕醺。恨杀玉颜逢洛水,几凭香梦到巫云。

()

烜赫三台责,优游二品终。干时身有尽,报国意无穷。

事业传青史,英灵峻紫嵩。輀车隔攀恸,悲泪洒秋风。

()
茧足寻庄到海门,天衣往事与谁论。
长空雁影沉寒水,瘦立西风几断魂。
()

海云春赏冠西州,醉帽花枝半压头。笳鼓不徒同俗乐,篇章还许缀诗流。

祇应胜事多前日,长恐无人继后游。台鼎行闻虚席召,此欢须少为民留。

()
卓立奇功,回光识性。
宇宙恢彰,一身清净。
()
去年看月筹边楼,云罅微光如玉钩,主人不乐客叹息,清歌空送黄金舟。
今年看月三叉市,纤云不作良宵祟,素娥命鴐洗客愁,我亦倾杯邀共醉。
风露万里方渺然,冰轮无辙行碧天。
盈盈耿耿意无尽,月不忍落人忘眠。
()

春迷花雾与波光,杨柳拂堤月引航。流水声中公事了,一瓯新茗一炉香。

()
三黜归来,饭疏食、浑无愠色。
中年后、家如旅舍,身如行客。
轩冕岂非疣赘具,烟霞已是膏盲脉。
有些儿、隙地更疏泉,堆卷石。
()
杏梁宾未散。
桂宫明欲沉。
暧色轻帏里。
低光照宝琴。
()
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
及乎泛官海,栗栗乘危航。
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
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
()
脚踏西郊红世界,才知春意分明。
不须更说锦官城。
春来游冶骑,得得为渠停。
停到花眠人且去,酒杯苦欲留行。
()

削壁冯凌截海潮,上方台殿倚丹霄。山攒怪石仍羊卧,岛入流霞有鹤招。

玉乳昼县看渗漏,蕊珠欲堕俯岧峣。劳君不浅登高兴,翘首天门思正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