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道中。宋代。释绍嵩。钱塘江上到桐庐,一带溪山画不如。对景由来诗句丽,夕阳无语淡烟初。
《桐庐道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绍嵩。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钱塘江上行至桐庐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了淡泊宁静的意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桐庐道中
钱塘江上到桐庐,
一带溪山画不如。
对景由来诗句丽,
夕阳无语淡烟初。
诗意和赏析:
《桐庐道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溪山风光的赞美之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的欣赏,认为溪山之景实际比画作更加美丽壮丽,凭借这一观点,他试图通过文字表达出这种美妙之感。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桐庐的景色,将读者带入作者的感受中。
首句描绘了作者从钱塘江上行至桐庐的情景,通过对江景的描绘,给人一种宽广开阔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桐庐溪山景色的评价,他认为溪山之美超过了任何画作,这突显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
最后两句通过夕阳和淡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夕阳下的溪山景色的无语赞叹。夕阳的余辉将溪山映照成淡淡的颜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言语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幽静宁和之境的追求。它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和超越言语的美感,让读者在欣赏诗词之余,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释绍嵩。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净居劝农三首。宋代。陈造。今年春计定何如,说道家家甔石馀。满意为翁开笑口,老夫心事只耕锄。
赠长城庾将军。唐代。李频。初年三十拜将军,近代英雄独未闻。向国报恩心比石,辞天作镇气凌云。逆风走马貂裘卷,望塞悬弧雁阵分。定拥节麾从此去,安西大破犬戎群。
晾甲石歌。清代。梦麟。褒公鄂公沙数恒,昭陵玉马嘶鱼镫。咸阳凿地古戈出,当年白气光如绳。虬髯公子历长剑,驱除六合归澄清。吐蕃突厥置亭障,受降远树轮台旌。卢龙螉蠮靖边塞,里甲东作玄菟征。营州都督尚矍铄,提师夜跨东溟鲸。峨舸大艑泛鸭绿,沧海鱼眼红千层。扶余昼拔躏松漠,乐浪图藉归咸京。鲛皮犀甲带蜃气,金鳞倒射渔阳赪。归休桃林放牛马,悬崖巨壁争飞腾。当风长啸脱重铠,刀芒箭镞生光晶。东甘绝磴亘积铁,熊罴百尺蹲崚嶒。绿沈金销渍苍黝,阴崖白昼蚩尤蒸。高王瞬息递沦丧,云烟过眼驱霜蝇。东丹崇楼亦煨烬,嗟汝头骨胡狞狰。砺角近资觳觫肉,敲光远趁龙钟僧。朔风大作海日动,血光疑带蛟涎腥。石坛丛沓舞松漠,百万甲卒啼飞矰。石门十月滦河冰,陵屯谷藉寒光增。西望潼关见落日,郁葱无复瞻舂陵。冢起祁连葬白骨,雕戈大羽缠枯藤。招魂不到岩下石,森阴似有愁云凝。缨縢缀组弗知处,松毛石发空鬅鬙。毋乃夔{鬼虙}奉神守,断趺不许穿金縆。我欲排天眺平壤,霜高大漠闻呼鹰。作歌摩崖泣山鬼,昏岩夜听雷挝轰。
晨鸦。宋代。梅尧臣。云昏月黑鸦不知,皷声冬冬鸡报啼。睥睨未辨天东西,痴雏噪舞群翅低。野桑叶卷风凄凄,浓雾不起寒雨迷,晨鸦却归巢上栖。
寄朱生。金朝。杨奂。不知朱记室,岁晚竟如何。老舅家谁托,孀亲鬓已皤。林泉忧患少,京国是非多。为客几时了,悲凉弹铗歌。
鼓笛令 其二。宋代。黄庭坚。宝犀未解心先透。恼杀人、远山微皱。意淡言疏情最厚。枉教作、著行官柳。小雨勒花时候。抱琵琶、为谁清瘦。翡翠金笼思珍偶。忽拼与、山鸡僝僽。
江有归舟三章。唐代。萧颖士。江有归舟,亦乱其流。之子言旋,嘉名孔修。扬于王庭,允焯其休。舟既归止,人亦荣止。兄矣弟矣,孝斯践矣。称觞燕喜,于岵于屺。彼游惟帆,匪风不扬。有彬伊父,匪学不彰。予其怀而,勉尔无忘。
诉衷情 其一 癸卯七夕,和梦窗。清代。朱祖谋。鸾軿秋讯有无閒。桦烛掩屏山。琤然露井梧韵,惊梦绛河还。无别语,拥眠鬟。泪阑干。兰丛风起,未抵针楼,罗荐新寒。
简雪窗董寺丞。宋代。郑清之。世路机心走兔迒,雪窗一缕不遮藏。籋云梯月真游戯,茅舍何曾外玉堂。
杏花天(清明)。宋代。史达祖。软波拖碧蒲芽短。画桥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春衫瘦、东风翦翦。过花卩乌、香吹醉面。归来立马斜阳岸。隔岸歌声一片。
卫州通判赵中舍。宋代。梅尧臣。我久在河内,颇知卫风俗。沙田多种稻,野饭殊脱粟。况闻别乘至,伫望大河曲。饮罢何以赠,柔条路傍绿。
减字木兰花。宋代。吴儆。少陵未老。曾把千人军独扫。鬓白眵昏。却作天涯流落人。只堪合眼。夜直谁能潜入伴。斗酒西凉。何似卑栖且远方。
清弓轩棹歌 其一。明代。袁华。东洄瀛海望蓬山,西上昆丘溯九湾。四橹撇波横雁翅,恍如鹤背载笙还。
交河塞下曲。唐代。胡曾。交河冰薄日迟迟,汉将思家感别离。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晓侵雉堞乌先觉,春入关山雁独知。何处疲兵心最苦,夕阳楼上笛声时。
水龙吟 筹堂寿日。元代。李俊明。一朝衣锦归来,高门不负于公望。恍然如旧,黄流万里,太行千丈。只比当时,添些气势,减些风浪。记采薇戍罢,分茅议定,凯歌动,声悲壮。元自山西出将。却从他、山东入相。兜鍪须待,貂蝉换了,凌烟画像。且把功名,暂都分付,浅斟低唱。但年年看取,三台长在,老人头上。
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宋代。黄庭坚。明如九井璜,美如三危露。贞观魏公孙,今来功名误,儿时汉南柳,摇落伤岁暮。时不与我谋,羲和促天步。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宋代。阳枋。浅见论成败,先几烛是非。端倪还眇眇,勋绩自巍巍。学僻门常掩,诗枯毫懒挥。何时住岩下,质问此心微。
团扇词。元代。金涓。莫恨秋风入女墙,恩情中道易凄凉。人间纵有春风乐,歌罢桃花亦断肠。
摸鱼儿。清代。史承谦。耿清宵、芳尊愁浅,月华已上残柳。飘萧落叶窗纱外,只有短檠相守。欹枕后。听一派哀鸿,嘹唳声来又。心期回首。恨剪烛难同,清游未返,独醉冶城酒。凄然处,最忆平生知己,云龙上下难偶。鬓丝十载添多少,世事浮云苍狗。伤心否?笑冷淡生涯,尔我相怜久。茫茫宇宙。任落魄江湖,上清沦谪,怀抱忍轻负。
题岳麓西轩三绝。宋代。胡寅。偶向红尘得此生,岁寒松竹尚多情。道人亦有生前契,幽处开轩巧见迎。
古风其四十九。唐代。李白。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桂殿。明代。李梦阳。桂殿芝房曙色通,垂垂苑柳绿烟中。桑乾斜映千门月,碣石长吹万里风。巳有金吾严御陌,遥传王辂下斋宫。侍臣鹄立松阴里,时倚红云望碧空。
芥庵自述。宋代。李洪。不厌城隅僻,新成芥子庵。负暄真化国,空想极毗岚。日月须弥顶,风云钴鉧潭。冬穷数九九,玄旨扣三三。何假维摩榻,偶同弥勒龛。氎巾方纵解,骊颔或深探。处遁心无闷,居贫实不贪。微尘无尽藏,安住我伽蓝。
城外秋晚。宋代。宋庠。泽莽郁萧条,凭高不自聊。水寒陂雁集,城废冢狐妖。野色空秋获,林声急暮樵。先畴东北路,乡思托回飚。
剪綵。唐代。李远。剪綵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
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宋代。张耒。谪官两向黄州火,知是明年何处冬。须信炎凉相代至,亦知荣辱到头空。怨咨莫起天公念,燕坐何妨佛理通。更有墙边一樽酒,能于愁面放春红。
饭祈泽寺。宋代。王安石。驾言东南游,午饭投僧馆。山白梅蕊长,林黄柳芽短。笭箵沙际来,略彴桑闲断。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鱼随竹影浮,鸟误人声散。翫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
疏山三首。宋代。曾季貍。垍湖潭畔呼舟渡,苦竹林边策杖回。衣湿为穿山雨过,手香因折野梅来。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乞猫。明代。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尘外亭。宋代。苏轼。楚山澹无尘,赣水清可厉。散策尘外游,麾手谢此世。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夜垣非助我,谬敬欲其逝。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