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蜩。宋代。李覯。雨馀云漏日,虫思已喧喧。时节惊初夏,声音似故园。为谁吟绿野,相共送黄昏。便是秋来信,霜髯更几根。
《鸣蜩》是宋代诗人李覯的作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鸣蜩
雨后,云层逐渐散开,阳光透过云缝洒下来,
虫儿们思念的声音此起彼伏。
恰逢初夏时节,这声音仿佛回荡在故园里。
它们在绿色的野地中为谁而鸣唱,
共同陪伴彼此送行黄昏。
这是秋天即将到来的预示,
蜩螺们的胡须也变得更加稀疏了几根。
诗词以描绘雨后云散、初夏时节的景象为开篇,表现了一幅清新明朗的自然图景。蜩螺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似乎在向人们传达着某种信息。诗人将这种声音与故园联系起来,让人感受到了乡愁的情感。蜩螺们在绿野中鸣唱,彼此相伴,一同送行黄昏,给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觉。最后,诗人通过蜩螺胡须的变化,巧妙地表达了秋天即将到来的迹象。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和声音,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蜩螺鸣叫声与初夏时节的景色相互呼应,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整首诗凭借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中,让人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马上口占。明代。张瓒。霭霭寒烟澹落晖,几行官柳绿成围。长安春色浑无赖,鶗鴂声声唤客归。
寄丁卯进士萨都剌天锡。宋代。虞集。江上新诗好,亦知公事闲。投壶深竹里,系马古松间。夜月多临海,秋风或在山。玉堂萧爽地,思尔佩珊珊。
别谢爱山。宋代。文天祥。绿绮知音早,青灯对语迟。那知今雨别,又重故人思。山隔诗情远,云含客思悲。小楼今夜笛,莫向月中吹。
卷六 出塞二首 其一。明代。张元凯。赤帜空邻壁,朱麾满汉营。受降当夜半,飞捷入春明。赐锦麟裁就,悬金鹊化成。玺书频慰劳,天子重干城。
山水友馀辞 蓼米。唐代。王质。无马缠,无虾须,罗裙带,色色无。愿花变流沙,愿花变穿珠。蓼米,蓼米,秋风易摇入秋水,大平中期难屈指。
贞吉以秦镜并短歌见贻赋此奉答。明代。胡应麟。谁讶轩辕旧物留,美人持赠自南州。传看玉质千秋上,不愧冰心万里投。勋业杜陵堪徙倚,云山王绩任遨游。莫誇照胆秦宫事,一对蛾眉客自愁。
日出吟。宋代。李觏。日出百鸟喜,羁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羲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芍药。宋代。张嵲。青春爱谢日迟迟,正是群芳扫迹时。浓露有情融睡脸,暄风无力困丰肌。苦将蕊气相牵引,若对华灯不自持。应似西江明夜火,馆娃宫里醉西施。
次程斗山村居韵十首。宋代。杨公远。山中閒宰相,日日有蜂衙。剑戟门前竹,枪棋鼎内茶。莺歌喉宛转,蝶舞翅欹斜。只此堪娱乐,何消解语花。
林屯田思轩。宋代。李覯。虑远无如静,兹轩得地幽。一官虽智效,万仞更心游。风月趋吟笔,乾坤入坐筹。延英期上对,岂是为身谋。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金朝。元好问。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突兀已过余坡陀。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觱拂泺水源,渊沦晋溪波。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鼋。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今朝一洗众峰出,千鬟万臀高峨峨。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元子乐矣君其歌!
风光草际浮。唐代。吴秘。草色春沙里,风光晓正幽。轻明摇不散,郁昱丽仍浮。吹缓苗难转,晖闲叶本柔。碧凝烟彩入,红是日华流。耐可披襟对,谁应满掬收。恭闻掇芳客,为此尚淹留。
新晴爱月(一作山斋玩月)。唐代。陆畅。野性平生惟爱月,新晴半夜睹蝉娟。起来自擘纱窗破,恰漏清光落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