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晚登平云亭得平字齐字

五月十二日晚登平云亭得平字齐字朗读

《五月十二日晚登平云亭得平字齐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上登上平云亭的场景,以及在那里得到了"平"字和"齐"字的启示。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路向林端出,
云从屐齿生。
山风迎夕起,
烟树接天平。

这首诗以作者晚上登上平云亭的场景开篇,他穿过林间小路来到亭子。这里以"路向林端出"来描述他的行进。接着,描述了云雾从他的脚下骤然升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这是"云从屐齿生"的意象。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登上亭子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气氛。

山风迎夕起,烟树接天平。这两句描述了山风在夕阳下逐渐吹拂起来,烟雾弥漫,犹如烟树将天空与地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平和的景色。这里的"平"字与后文的"齐"字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平和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

倚杖听僧语,
窥檐待月明。
幽禽知客意,
时送两三声。

接下来,诗人倚着杖听着僧人的教诲,窥探着屋檐下等待月亮升起。他在宁静的环境中,通过聆听僧人的话语,透过月光,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幽禽也感知到了作者的存在,不时送来几声鸣叫,仿佛是在回应着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在平和宁静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启示。诗中运用了山、云、烟、树等意象,以及倚杖听僧、窥檐待月等场景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而又清新的境界。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思考,作者得到了"平"字和"齐"字的启示,这两个字象征着和谐、宁静和完整。整首诗以平和的情感贯穿始终,带给读者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和谐平静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应该在宁静中思考,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朗读
()

猜你喜欢

衰老百无堪,担头入闹篮。
生涯何所有,弥勒是同龛。
()
清唱动梁尘,窈窕夜深庭宇。
一笑满斟芳酒,看霞觞争举。
弓靴三寸坐中倾,惊叹小如许。
子建向来能赋,过凌波仙浦。
()

人事周旋愧不遑,岁云莫矣趁归忙。笋舆傲兀长须困,蓑笠欹危度野塘。

()

青青豫章树,寄生浊水泥。风波摧以伤,不如蒿与藜。

吁嗟贫贱士,子行何栖栖。昔为猛虎步,今为触藩羝。

()

昔闻南山下,有柏古且奇。
书痴守寒窗,一见嗟无期。
归从软红尘,乃识苍虬姿。

()

春色沅湘尽,三年客始回。夏云随北帆,同日过江来。

水漫荆门出,山平郢路开。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

()

路傍双石立崔嵬,曾见游人几往来。想得当年全盛日,好山横处尽楼台。

()

夏盖鱼龙旧两都,风涛千顷与之俱。凤毛终日在池上,云气有时生座隅。

茶灶晚烟连翡翠,钓竿春雨拂珊瑚。岂同六逸清狂者,沈湎徂徕作酒徒。

()

越裳泛碧海,白雉充皇家。四宾果何来,礼乐在中华。

帝迹贵齐贯,凋残那可誇。

()

多年苍柏拂檐枝,燕子飞来语向谁。枕簟不妨留客住,满楼风雨下帘时。

()

三年奔走听朝鸡,谁料归来觅旧题。尘暗粉垣诗尚在,雨生苔藓径都迷。

天涯远见孤帆小,地底平铺万瓦低。何幸再同三二友,一樽聊为浣愁栖。

()

礼缉民用扰。乐谐风自移。舜琴终已绝。尧衣今复垂。

象天则地体无为。

()

万仞嵯峨鸟道难,剑轮挥处骨毛寒。泥牛昨夜归沧海,吸得西江水尽乾。

()
雪路冈泥滑,无过亦缓行。
丹阳朝冒冻,白土暮逢晴。
俗织纱为业,村帘酒有名。
贩商非我事,一醉客心惊。
()

鹤发老人携紫竹,往来花下歌春曲。

春去春来花自开,一声杜宇巴山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