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泰住成都正法院四首。宋代。郭印。少城衲子纷如粟,攘臂丛林空逐逐。忽然象罔得遗珠,契诟离娄何面目。
《送宗泰住成都正法院四首》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宗泰(佛教徒)离开少城,前往成都正法院修行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城的僧人纷纷像粟米一样密集,伸展双臂的人在丛林中空荡荡地追逐。突然间,就像是失去珍珠一样,宗泰离开了娄山,展现出了怎样的容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宗泰的场景。少城的僧人纷纷离别,他们像粟米一样众多,而宗泰离开后,周围变得空旷荒凉。诗中也暗示了宗泰离开了娄山,这个地方可能是他修行的地方。通过描绘宗泰的离开,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思念和对他未来修行的祝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少城的僧人离别的景象,用简短的词句表达了他们的密集和离去。作者通过将僧人形容为纷纷如粟米,给人以一种众多离别的感觉,形象生动。而后面提到的宗泰离开娄山,展现了他的离去带来的变化,给人以一种空荡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离别的情感和寥寥无几的景象。通过描写离别和空旷,诗人表达了对宗泰的思念和对他修行之路的祝福。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淡然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余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阳春谣。宋代。曹勋。临东皇,万物昌。君陶唐,宣重光。臣皋夔,熙元良。协三辰,抚万方,物无夭札人无伤。人无伤,繄元良。锡以景福滋瀼瀼,吾君欣欣臻乐康。
鹧鸪天(佳人)。宋代。苏轼。罗带双垂画不成。殢人娇态最轻盈。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无限事,许多情。四弦丝竹苦丁宁。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江城子。宋代。陈允平。东风吹恨上眉弯。燕初还。杏花残。帘里春深,帘外雨声寒。拾翠芳期孤负却,空脉脉,倚阑干。流苏香重玉连环。绕屏山。宝筝闲。泪薄鲛绡,零露湿红兰。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再用韵酬叔固。明代。唐桂芳。小窗趺坐爱春馀,落尽梨花夜雨初。客里两斟新岁酒,归来频得故人书。自知黄绮无时调,不是嵇康与世疏。总角论交今长大,清沟惭愧映污渠。
次韵彦高占雪。宋代。刘著。天秋鼓南风,雪海飘暮雪。三春犹冱寒,九夏那苦热。土圭测中气,尝闻先儒说。穷发多异宜,泥古诚亦拙。吴侯擅六艺,名宦端不屑。晚岁登泰山,蚤已探禹穴。千岁可坐致,不待数旬月,重阴畏坎陷,五阳欣夬决。君子方履霜,渠肯蹈覆辙。鸡豬与鱼蒜,幸可充朝餟。
鹧鸪天(湘江舟中应叔索赋)。宋代。赵师侠。风定江流似镜平。斜阳天外挂微明。云归远岫千山暝,雾映疏林一抹横。渔火细,钓丝轻。黄尘扑扑谩争荣。何时了却人间事,泛宅釜妙曲清声压楚城。蕙心兰态见柔情。凌波稳称金莲步,蘸甲从教玉笋斟。歌缓缓,笑吟吟。向人真处可怜生。仙源幸有藏春处,何事乘风逐世尘。
寓吴门十首。宋代。陈造。向来勇策著书勋,一刻曾将白璧论。老去光阴都不惜,静看乌兔役朝昏。
登夏州城楼。唐代。罗隐。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贾长江画像。宋代。释居简。苦吟京华春,韩门得归乡。但知空哑羊,未暇识龙象。逢人问梓州,策蹇来长江。长江蛟龙怒,涛澜相舂撞。公来一弹压,熨帖平如镜。新吟若为容,万古秋涛莹。
至正己亥四月廿二日宿翠峰禅室登留云阁数日与净莲公。元代。高克恭。米老天机清,梦入烟云窟。山河大地影,玻瓈镜中出。任自选胜场,莫浪翻墨汁。今于西湖滨,割取南半壁。
关山月。唐代。翁绶。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古今愁。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况是故园摇落夜,那堪少妇独登楼。
新妇石 其三。明代。邓云霄。塞北书难寄,衡阳雁不回。独怜心匪石,空有泪成灰。风月谁为主?莺花肯自媒。武都山下镜,应照片怀开。
示道光及安大师。宋代。王安石。春日载阳,陟彼高冈。乐彼之园,维水泱泱。维笋及蒲,既生既育。拚飞维鸟,集于灌木。嘤其鸣矣,乱我世曲。有怀二人,在彼空谷。既往既来,独寐寤宿。陟则在巘,或降于阿。瞻望弗及,伤如之何。
以梨饷石末公侑之以诗。明代。刘基。山人见饷含消实,青紫相排个个圆。共道解烦同绛雪,也知止渴胜甘泉。种从汉武樊川得,名并张公大谷传。珍重使君方闵雨,急须走送涤熬煎。
都大华文监丞权府事之明年天子诏将直禁近邦。宋代。吴泳。短短菰蒲洲,阴阴葭菼陂。有斐嘉芙蓉,双蒂媚涟漪。如龙舒两娥,如沅湘二妃。岂伊玉池种,而乃生污泥。斑然烂云锦,袭人芳菲菲。两美谅必合,佳人制为衣。下承朝露滋,上戴夕日辉。驾言折芳馨,归以遗所思。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臧僖伯谏观鱼。先秦。左丘明。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宋代。黄庭坚。用智常恨耄,用决常恨早。推毂天下士,诚心要倾倒。海宇日清明,庙堂勤洒扫。何为陈师道,白发三径草。
风流子 感旧。清代。陈维崧。几摺枕屏斜,凝眸看、蕃马簇平沙。算故国楼台,许多风物,当年歌管,何限韶华。曾记得、和烟罗幌展,映水粉墙遮。乍雨乍晴,卖饧天气,半痴半黠,斗酒生涯。也知别来事,浑娇懒,难胜蝉翼轻纱。多管逢春不语,对月长嗟。只芳草黏天,声声杜宇,画帘垂地,阵阵杨花。赢得无聊,小楼数尽栖鸦。
和谢舍人雪夜寓直。唐代。皇甫曾。禁省夜沈沈,春风雪满林。沧洲归客梦,青琐近臣心。挥翰宣鸣玉,承恩在赐金。建章寒漏起,更助掖垣深。
并头鹤顶红菊次云樵韵。明代。陶宗仪。翩跹篱下合欢丛,骈首昂昂沁浅红。湘浦泪沾仙羽若,乔家醉嗅晚香同。秋宵并作繁华梦,春色匀光隐逸风。自昔栽培无此本,丹铅图写待良工。
王子告竹溪清集图。南北朝。王寂。溪山佳处多荒僻,豹雾蛟涎断人迹。纵能陟险一登赏,重茧百休疲峻陟。岂知城市有林泉,杖屦相从都咫尺。寻常四友会真率,茗具酒尊随所适。竹风细细几席静,花雨冥冥巾帽湿。逸休方与圣贤对,观妙超然存目击。吹台名士意领略,手弄蒲葵坐摇膝。吾宗盘礴拊长松,似伤材大时难得。漳川野老气豪迈,陪谒龙颜秖长揖。琴书笑咏有真乐,不减仙翁戏巴橘。九原死者如可作,应恨乌丝欠珠璧。兰亭滕阁久寥落,岁月转头驹过隙。愿君此画更珍藏,此会他时恐难必。
赠风鉴雷霆电。明代。陶安。雷迅乃成霆,先机烁飞电。震动江海间,洞烛鱼龙变。君术亦如此,骇物豁神见。舌端声欲鼓,目光照人面。心与造物游,其名匪徒炫。萧萧蓬鬓斑,客路犹未倦。敬亭好山色,馀翠落团扇。秋风凄以高,乡心逐归燕。
挽叶金清。明代。张穆。古人性命友,岂谓世俗中。金清夙幽根,性每移云松。我昔浪少年,志慕鸡犬雄。终能罢游宴,把手四百峰。指顾葛仙坛,不与千金通。谁复春听瀑,弦琴晚临风。相期人已远,独立看孤鸿。
雨后登凤凰城楼晚眺。清代。李超琼。树色岚光翠作堆,斜阳绿过草河来。溪云也似春潮涨,涌到山腰又退回。
李公择山房。宋代。孔武仲。碧落仙官侍玉除,至今遗迹在匡庐。当时兄弟俱年少,他日归荣比二疏。松篁入路水溅溅,自是庐山小洞天。尽道秀才心好静,谁知风骨是真仙。
秦楼月。宋代。黎廷瑞。春脉脉。含章檐下妆宫额。妆宫额。也还点画,村烟茅结。人间天上俱清绝。风流大似东坡客。东坡客。玉堂如玉,雪堂如雪。
上余倅生辰唐律十章。宋代。唐士耻。谌旴二母毕从姑,各献蟠桃曳紫裾。共把我公游咏处,从头善倾满阶除。
英连江口三庙。宋代。曾丰。何处丈夫儿,不知名姓谁。弟兄三恂相,上下两灵祠。江海为疆域,风雷听指麾。与人作方便,慷慨似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