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萍草

去萍草朗读

《去萍草》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童子带着竹器去清除池塘中的萍草,观赏水中的鱼儿,欣赏清澈的池水和青翠的水底景色。他还呼唤着正在修剪荷叶的园丁,希望将庭院整理得更加干净。在这个过程中,他划去了污垢,使水面清澈如镜,拨开了浮蔽,使光芒闪烁。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看到了古镜中的精灵。他的心思静谧,思绪安宁,不受外界纷扰。最后,诗人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坐在亭子里作为结束,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孤寂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童子清理池塘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童子摘去萍草、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诗中的水底景色、明亮的月光和古镜中的精灵形象,都体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意境恬静,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诗人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将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等琐碎的事物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摝"、"剃"、"划"、"拨"等,使得诗句生动有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月光和古镜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整首诗以清新、宁静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意境,引导读者沉静下来,感受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去萍草》

童子携竹器,摘去池中萍。
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
复呼荷锄者,修剪庭院草。
蛇蚓无留藏,径上不露零。
划除污垢尽,拨开生皛荧。
明月照抟抟,古镜显精灵。
心静悟已达,思绪随自宁。
白发一老翁,独坐孤亭中。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描述了童子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宁静。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谢谢,这是诗词《去萍草》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童子清理池塘、观赏鱼儿、整理庭院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诗中的水底景色、明亮的月光和古镜中的精灵形象,都体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词通过琐碎的事物和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引导读者沉静下来,感受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依枕新酲,明檐薄雪,隔帘鸦噪黄昏。听罢风声,相怜砌玉阶银。

岁残略动芳菲意,怕愁人枯梦难春。向梁园阁笔低徊,未赋先颦。

()

是处楼台是处风。夕阳欲下可怜红。水晶帘外望玲珑。

芳草生时人似雁,镜奁掩处鬓如蓬。不成将息只匆匆。

()

垂柳西风吹不起,一竿闲钓双溪水。濠上高怀差可拟。

烟光里,必有金鳞鲤。智者从来无彼此,溪山住处皆堪止。

()

鸾镜掩青光。莫向帘前试浅妆。翠岭春云都付与,秋霜。

验取多愁点鬓旁。

()

王孙犹自给,一顷豆萁田。今日还相饭,千秋共尔怜。

青门馀地窄,白社旧交偏。传与儿曹记,无忘汉腊年。

()

桃源何处独伥伥,咫尺烽烟隔故乡。恶梦每疑逢黑劫,微官也似熟黄粱。

饥寒我愧陈无已,忧乐谁知杜季良。身世那堪追子美,咏诗独立太苍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