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有感。元代。方回。想见吾儿挈我孙,浇松烧笋杏花村。自怜久罄青蚨橐,犹喜能赊绿蚁樽。万事是非双鬓识,十人兄弟一身存。春残决合为归计,未听啼鹃已断魂。
《清明日有感》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亲情、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和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想见吾儿挈我孙,浇松烧笋杏花村。
自怜久罄青蚨橐,犹喜能赊绿蚁樽。
万事是非双鬓识,十人兄弟一身存。
春残决合为归计,未听啼鹃已断魂。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诗人通过家庭和亲情的视角,思考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
首节描述了诗人想象着自己的儿子牵着孙子,一同来到杏花村,享受春天的美景和田园的宁静。这里的浇松、烧笋和杏花都是春天的景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思考。他感到自己已经用尽了年轻时的热情和精力,如同一只空空的篓子,但他仍然乐意用心中的绿蚁樽(一种陶制的酒容器)来倾斟美酒,表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第三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认识到在人世间,万事都是非非,只有岁月的变迁和经历的积累才能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在这繁杂的世界中,能够与自己真心相待的亲人、朋友却寥寥无几,只有十个人中的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这种亲情和友谊的珍贵让人倍感珍惜。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他说春天即将过去,决定将归家的计划决断下来。他还提到未曾听到啼鹃的声音,却已感到心灵的震颤和伤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思念。
通过描述家庭、亲情和时光的流转,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怀。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清平乐。元代。张枢。 凤楼人独。飞尽罗心烛。梦绕屏山三十六。依约水西云北。晓奁懒试脂铅。一纣鸾髻微偏。留得宿妆眉在,要教知道孤眠。
题普慈官舍竹轩。宋代。员兴宗。一生悯悯寄儒冠,客路羁愁特地寒。拟倩幽梅当供给,旋添疏竹报平安。
思佳客·秋灵芳辰。清代。陈忠平。海自迢遥网自通。何劳精卫并鱼鸿。一帘梦影娟娟月,百褶罗裙袅袅风。花掩映,夜玲珑。深杯浅醉与谁同。年年好景真相似,只是秋怀渐次浓。
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赋以眉毛肠心牙等五字(得牙字)。唐代。皎然。我法从谁悟,心师是贯花。三尘观种子,一雨发萌牙。定起轮灯缺,宵分印月斜。了空如藏史,始肯会禅家。
戏咏絮帽。宋代。范成大。尖斜缁撮似兜鍪,紧护风寒暖白头。不解兵前当箭凿,解令晓枕睡齁齁。
低飞雀。宋代。徐照。雀飞不高丈,啾啾聚榛菅。太仓有腐粟,安得悦尔颜。弋人四惊逐,飞投网罗间。巢中众雏鸣,望其母来还。
二月十七日。宋代。赵蕃。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今晨得晴绝可喜,病体素羸犹著锦。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奉约宣叔颂。宋代。黄庭坚。贵魁梧,贱琐尾。强分别,蚿怜虺。雨新霁,月未死。欲循城,将数子。烦置酒,摘苍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宋代。王安石。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弦膝上桐。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凭江阁看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