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二十日两至南山饮潇洒亭

八月十五日二十日两至南山饮潇洒亭朗读

《八月十五日二十日两至南山饮潇洒亭》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八月十五和二十这两天,我来到南山的潇洒亭畅饮。桐江的水流悠悠,我在这里住了十二年。重回南山,只用了六天的时间,其中有两天我登上了南山。南山有什么好处呢?高阁在西北偏处。隔着江水,有三千户人家,一片烟霭之间。高阁的门槛前有一棵巨大的松树,挺立在众多树木之前。野性的景观令人深爱,老藤纠缠在一起。我与僧人一同,相对而坐谈论幽禅之事。稍微超脱尘世的性情,屡次写下醉心中的篇章。封侯的人又成为平民,鬓发变得白发如霜。我思虑着该离开这里,何以长久地在此周旋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方回在南山潇洒亭畅饮的景象和心境。诗中描述了桐江悠悠的水流,以及作者在南山度过的十二年时光。作者重回南山,只用了六天的时间,其中有两天登上南山。他对于南山的美景并没有过多的赞美,只是简单地提到了高阁和江水之间的烟霭。诗中还描述了潇洒亭前的一棵巨松和纠缠的老藤,以及作者与僧人相对而坐谈论幽禅之事。作者的心境逐渐超脱尘世,屡次写下醉心中的篇章。最后,作者思索着是否该离开这里,不能长久地在这里停留。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景物描写,展示了作者在南山潇洒亭的一次饮酒经历,并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心境。诗中的南山并非以山势之雄伟或景色之秀丽为主题,而是通过描绘高阁、松树和藤蔓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诗人与僧人的对话和思虑的表达,展示了他对超脱尘世和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独白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先集流传妙诗句,芃芃禾黍舞凉秋。
九秋宝丽从天落,一雨赋举矧若畴。
月更风流写松竹,雨余凉意满汀洲。
客来且贳邻垆酒,家酿明朝尽可篘。
()

蓬莱风蹙水纹斑,月甃风廊四百间。云外跸声穿岭去,行宫簇马望骊山。

()
花前月下暂相逢。
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
()
杨歧一要,千圣同妙。
布施大众,果然失照。
()

离坎升沉气不迷。天门减息饮刀圭。月宫飞出日中鸡。东北朋生调玉兔,两情和气吐虹霓。烹成火枣玉童携。

()
杜门三载疑无缘,不似当年在剑川。
衰病可曾同酒盏,俗氛那得和诗篇。
枫宸领袖三千士,莲幕徊翔十七年。
荣进在公真素定,槎溪嫡派看初传。
()
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
拙则近于直,而直岂拙欤。
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
嗟我复何为,相得欢有余。
()

半村半郭树栖霞,耆旧山川总一家。风俗葛天追朴雅,衣冠晋代薄浮誇。

山阴并美差无竹,阳羡同幽只少茶。昨月中秋册金简,晴云又覆孟嘉纱。

()
源养而渊,灯传未残。
照分光燄,流演波澜。
暂时还落薄,客事岂艰难。
春上烧瘢,绿生草端。
()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

野犬吠行人,深巷闻荒鸡。荡子今何之,有司在门闾。

朝出伏草间,夜起匍匐归。有亲谁当养,有田莫耘耔。

()

独听空阶雨,方知秋事悲。寂寥旬假日,萧飒夜长时。

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

()
鞋响新霜後,襟暄野日初。
寒溪半湾落,远树一行疏。
老矣端何苦,归哉不愿余。
终更犹半岁,作麽度居诸。
()

逍遥灵寿杖,严密具茨书。脱屣遗浮世,披衣得旧庐。

酹非光禄酒,祭乏武昌鱼。礼薄情从厚,秋风泪满裾。

()

桐柳阴阴翠色参,幔房深邃静於岩。
疾疑不是因蛇影,方秘曾传白玉函。
炼蜜有时蜂竞至,坠膻无数蚁来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