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宣枢南山朱公遗集二首

读宣枢南山朱公遗集二首朗读

《读宣枢南山朱公遗集二首》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读宣枢南山朱公(朱熹)的遗集时的感受和情绪。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读宣枢南山朱公遗集二首

廿年前一见,池口卸帆亭。
老子髯初雪,门生鬓未星。
汉衰诸葛死,楚恨屈原醒。
恻怆观遗集,犹欣有宁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方回在二十年前首次读到宣枢南山朱公(指朱熹)的遗集时的情感。作者在读这些遗集时感到慨叹和伤感,他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老子的髯上刚刚飘落初雪,他的门生还没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诗中还提到了汉朝的衰落,诸葛亮的去世,以及楚国的屈原苏醒的悲愤之情。尽管观看这些遗集时心生恻怆,但作者仍然心怀欣喜,因为这些作品中仍然有宁静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宣枢南山朱公遗集的读览,展现了作者方回对历史和文学的思考和感慨。廿年前的一次偶然相遇,让他有机会读到了这些珍贵的遗集,从中他感受到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无常。老子的髯上洒下初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苍老。门生们的才华还未展露光芒,他们的鬓发还没有闪耀着星星点点的光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衰落,诸葛亮和屈原等伟人的离世也成为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思考的对象。

然而,尽管观看这些遗集时心生恻怆,作者仍然感到欣喜。这种欣喜不仅仅来自于对历史和文学的思考,更是源于作品中所蕴含的宁静和芬芳。即使在历史的变迁中,即使在悲剧的故事中,作者仍然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恬静和宁馨的存在。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的提及,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作者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来诠释这些遗集所传达的意义,以及对历史和文学的理解与解读。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与读者共同体验了对历史和文学的思考和感悟,使诗词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眉齐双耋寿,艾发不言衰。情向笔头涌,花从梦里开。

鸠扶因特网,趺坐白云隈。海晏沦涟隔,春风寄一杯。

()
浅水平沙冻鸭眠,秋声和过石桥边。
寻君兼得寻诗兴,野树江云欲雪天。
()
陈侯七闽秀,六年客西州。
兰荃自芳洁,应世良优游。
平生耐久朋,政复未易求。
相期故不浅,抗节追前修。
()
千枝蔓仙牒,眉宇肖苍龙。
就中天赋英杰,玉磬照金钟。
满袖春风和气,散在苕溪霅水,讴歌颂儿童。
好个庙堂样,貂弁马头公。
()

海上三山冠綵霞,六时高会雨天花。步虚声里随风下,吹落寻常百姓家。

()

兰帷夜色高,绣被春寒拥。何事玉楼人,屡踏杨花梦。
分明相见陈,不道幽情重。乞个好因缘,莫待来生种。

()
月到东窗夜正中,人间天上广寒宫。
蚊虫血食三千国,尽被西风一扫空。
()

尺雪专为我辈寒,故人亦肯记袁安。麒麟红作千金直,鹦鹉绿随双玉乾。

贷米不烦临古帖,敲门未敢兀吟鞍。明朝第一番花信,也办琼丝翠缕盘。

()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若见中林石,应知第四生。

()

门掩残春独咏诗,羁怀愁对好花枝。功名自古违心事,道路于今感鬓丝。

迹学东方聊玩世,名惭司马却同时。漫游处处堪乘兴,何必山中旧紫芝。

()
八觚泰畤六郊天,一柱明堂再飨先。
日月旗常寒映雪,冕旒珠玉暖生烟。
风回韶濩龙鳞外,花覆貔貅凤阙前。
喜溢天颜应未了,又迎庆寿入新年。
()

不见幽嵓十五年,昔游猿鸟尚依然。流泉诉别鸣还咽,盘石标贞亢且坚。

池上醒眠青眼放,松间醉倚白头妍。晚寻归路层云锁,便与山灵订隐缘。

()
陂塘春至绿波生,讲肆萧然对古城。
多谢故人频问讯,渚兰汀树正含情。
()
披拂芝兰便断金。
顿成南北岂胜任。
三年尊酒半生话,千里云山一寸心。
休怅望,莫登临。
()
宦情原自薄,卜得吴松居。
乡味已饱谙,胡为羡鲈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