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

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朗读

《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契阔几何时,
六闰过如矢。
九岁十岁儿,
婚宴见孙矣。
皂隶忽鼎贵,
王侯或横死。
前辈亡典刑,
后生荡廉耻。

诗意:
这首诗词以李寅之的招宴为题材,表达了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情感。诗中通过描述人生的各个阶段以及人们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和经历,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从童年到成年,从婚宴到看到自己的孙子,描绘了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和转折点。诗人还通过提到社会的变迁和命运的无常,暗示了人类的生命是脆弱和短暂的,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道德观念的担忧和反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人生的转瞬即逝和社会的变迁巧妙地融入其中。诗人以个体的经历和人生阶段为线索,将个人的生命与社会的命运相联系,展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社会的变迁对每个人的影响。诗中的"契阔几何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六闰过如矢"则表明时间的飞逝如同箭矢一般迅速。"九岁十岁儿,婚宴见孙矣"揭示了人生各个阶段的重要时刻,呈现了家庭的延续和血脉传承的意义。"皂隶忽鼎贵,王侯或横死"以及"前辈亡典刑,后生荡廉耻"则揭示了社会的变迁和道德观念的沦丧,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道德沦丧的担忧。整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示了方回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的思考和关注。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描绘,展现了方回对时间的流逝、人生的短暂以及社会的变迁和道德沦丧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简练而富有力量,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同时,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将个体的命运与社会的命运相联系,呈现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和社会伦理观念的重要性。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画图依旧写真真,湖上楼台几度新。静与山光清与水,瘦宜秋色淡宜春。

南朝那得埋愁地,北里犹多卖笑人。小住却依双海燕,郁金堂里话逡巡。

()

相知何必早,一遇尽慇勤。疑义相与析,立善常所欣。

野外罕人事,思与尔为邻。如何舍此去,兴言在兹春。

()

霭霭云四黑,秋林响空堂。始从寒瓦中,淅沥断人肠。

愁肠方九回,寂寂夜未央。

()

可恨银河约,年年但一欢。穿针停夜巧,挥扇问秋寒。

落叶催诗急,疏灯静酒阑。吾生相视处,天上一般难。

()

收揽河山入此楼,几年蚡冒古荆州。
目穷夕照西沉队,心到寒江东尽头。
历历雄图史南北,纷纷遗恨晋春秋。

()
茂苑、共莺花醉吟,岁华如许。
江湖夜雨。
传书问、雁多幽阻。
清溪上,惯来往扁舟、轻如羽。
()

一箫吹。琼栏月暖,锦云飞。十丈银河,挽来注向灵扉。

月殿霞窗,动春空、仙籁参差。报道双成,乍搴了罗帏。

()

露下中庭鹤睡惊,娟娟缺月照窗明。夜深读罢床头易,纸帐梅花梦不成。

()

渡头初唱采莲歌,南浦西风涨绿波。
正是晚凉新雨后,青山不似白云多。

()

城市林泉隔几关,半生幽兴欠闽山。久闻屴崱高寒处,一望蓬莱缥缈间。

有约同看红日上,无端独占白云间。锦囊收拾奇观了,物色分留肯破悭。

()

俛仰塞境断,追随春事幽。碧山朝曳屐,白浪晚维舟。

钟鼓鸣江渚,烟云暗郡楼。下帘煮新茗,聊为道人留。

()

管鲍去云远,友道良独艰。聚散若云雨,翻覆似波澜。

所以君子心,托交青琅玕。冉冉岁华暮,凄凄霜气寒。

()

结伴先结懒,买山先买寺。东西不可料,五六年间事。

朝旭开远光,松筠一步地。与君隔一河,谁是王居士。

()

夙因幻灭漫成悲,泉路茫茫怅独之。花发似君含笑至,月残是我断肠时。

飘零往事空馀梦,感慨幽怀强赋诗。愁绝云萍踪自远,他生何处再相期。

()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