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赋隐居二首

次前韵赋隐居二首朗读

《次前韵赋隐居二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世界纷扰如泊舟,
荒园僻巷闭门居。
朝政纷争与鼎炉无关,
吃茹食萁并不愿做。
林下一声蝉噪处,
山间连绵十日雨过方始晴。
空阶上长满苔痕,
方才相信先生居所已荒凉。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方回对世俗纷扰和权力斗争的厌倦和远离的愿望。作者在诗中描述了自己闭门谢客、生活在荒园僻巷中的隐居生活。他对朝政和权力斗争不感兴趣,更不愿意卷入其中。作者借隐居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宁静、自由和自在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了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诗中的"举世纷如自泊如"一句,以舟泊喻世事纷扰,表达了作者对纷繁世界的厌倦之情。"荒园僻巷闭门居"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隐居者远离喧嚣的居住环境。

诗中的"总干和鼎非吾事,啖茹燃萁不愿余",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权力的冷漠态度。他不愿意卷入朝政之争,更愿意过简朴的生活,以蔬食为主。这种态度彰显了作者对名利和权势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描写中,"林下一声蝉噪处,山间十日雨晴初",展示了大自然的变迁,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蝉鸣和雨后晴天的景象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律动,与作者的隐居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空阶剩放苔痕长,始信先生屐齿疏",描绘了作者隐居多年后,居所的荒凉景象。苔痕长满空阶,显示出久无人来的寂寥。而"先生屐齿疏"则暗示了隐居者的孤独和岁月的流逝。

这首诗词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纷扰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同时,诗中所展示的自然景象和岁月流转也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西樵山色远依依,东指江门石路微。料得楚云台上客,久悬秋月待君归。

()

圣寿冈陵固,蛮荒岁序新。熊轓随使节,虎拜庆王春。

礼乐周天洽,阳和播物均。愿明四门目,照尔万方人。

()
郭范寥寥数百年,地仙还复出人间。
豁开天外一双目,看尽江南千万山。
玉指暗攒鸟兔定,金盘活捉虎龙环。
我今欲卜神仙宅,雾豹何妨露一班。
()

庭光尽。山明归。松昏解。渚瞢稀。流风乘轩卷。明月缘河飞。

乃斡西枻乱幽澨。山药屿而淹留。过香潭而一憩。

()

风满空江雪满舟,一竿波面自夷犹。钩丝更放长三尺,不信寒鱼不上钩。

()

夜凉河汉静无声,澄澈天开万里晴。蟾吐寒光呈皎洁,桂排疏影甚分明。

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语那知邻舍惊。一片诗魂招不得,九霄真与月俱清。

()
既穟既实,既坚既好。
尔获既周,行养尔老。
()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

海棠初发为题诗,倏见轻红万点吹。
已惜落英铺满地,更怜几片罥蛛丝。

()
图书老矣尚纷披,神劓天鲸以有知。
茅竹结蟠聊一愒,却寻三界外愚痴。
()

七闽穷处古汀州,万壑千岩草树稠。岚气满林晴亦雨,溪声近驿夜如秋。

云间僧舍时闻犬,兵后人家尽买牛。但得龚黄为太守,边方从此永无忧。

()

妖氛长斗北,杀气尚河东。人物不如古,地图祗自雄。

三城环野水,二麦卧天风。多少逃亡屋,荒凉晚照中。

()

羯奴骋兵伤滥恩,天宝之祸将自焚。三郎宫中略不省,履霜有戒知何人。

平原蹇蹇真王臣,沈虑久识幽营氛。泛舟从酒运奇略,一日楼橹惊云屯。

()

春明门外作卑官,病友经年不得看。

莫道长安近于日,升天却易到城难。

()

芳讯属东邻。格外相怜分外亲。记否枇杷花下见,前身。

共是悲歌痛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