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喜雨朗读

《喜雨》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喜悦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骤涨阶前可泛舟,
天低近屋火云收。
竹户纸窗清洒洒,
葛衫纱帐冷修修。
秋馆梧桐羁客恨,
春郊杨柳少年愁。
移得此声来六月,
人人喜色上眉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雨后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喜悦情绪,展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首先,诗中描述了雨势骤然增大,水势涨至阶前,形成了一个可以泛舟的景象。这种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接着,诗中描绘了雨过天晴的景象,天空低垂,云朵逐渐散去,火光也熄灭了。这一过程使得整个世界恢复了宁静和平静,人们由此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好。

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细节也很丰富。竹户和纸窗被雨水清洗得干净而透明,清新的空气使得室内的气氛变得清爽宜人。葛衫和纱帐的描述则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传递出雨后清凉的气息。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季节的变化和人们的情感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秋天的馆舍中的梧桐树让客人感到无法自由离去,而春天的郊外杨柳树则让年轻人感到忧愁。这两种情感构成了对比,凸显了人们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不同感受。

最后两句“移得此声来六月,人人喜色上眉头”,表达了人们对雨声的喜悦之情。雨声带来了生机和清凉,使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总的来说,方回的《喜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雨水带来的欢乐之情。同时,通过描绘不同季节和人们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和共鸣,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深情与生活的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斯文万金药,不救俗儒病。卢生谁云邪,夫子未出正。

羊肠驾觭轮,鲸澜溯孤榜。噫乎吾道难,自古斗衰盛。

()

云度龙山暗倚城,先飞淅沥引轻盈。素娥冉冉拜瑶阙,

皓鹤纷纷朝玉京。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

()
廉甚仍知止,高风似孔戣。
北归垂橐日,南省挂冠时。
清白传诸子,安闲阅十期。
今谁主文字,好继退之碑。
()

诸生课罢弄烟霞,纺绩乘閒为煮茶。白鹿高风有谁继?草堂贫女晦庵家。

()

西南宦迹两依依,步武枢衡老不违。一言谬许平生志,万事空怀后死悲。

()
,我性命有一只细磁碗,失手怕碎。
言未讫,从空碗坠,惊哭觉来,师翌日乃曰,汝昨晚惊惧,才方省悟吕公大悟黄梁梦,舍弃华轩。
返本还源。
出自钟离作大仙。
()

经过茂宰鸣琴地,忽忆孤山一鹤飞。候馆棠阴聊系马,居人指点欲沾衣。

()

忆过宣华望大村,欲沿流水访桃源。山中云石千年在,江上烟涛五月翻。

直拟勋名酬竹帛,肯将文字徇华轩。乱来知己如君少,慷慨临风不尽言。

()

连墙终岁少相过,时听书声警睡魔。懒续胶弦欢意薄,虽分风月皱眉多。

廉如玉雪谁知者,仕止牙绯奈命何。昨送华轩今哭墓,伤心相挽不成歌。

()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
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
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
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

翻然徒步往忘疲,却忆先生在邑时。他日官衔虽主簿,如今斯道却宗谁。

祠前榕叶聊供扫,炉内枫香逐旋吹。无限斜阳凝伫意,寒蝉犹听傍深枝。

()

解虎锡常闲,饲虎石常在。亡躯度有情,清风几千载。

()

此地稀人迹,诛茅古树间。门前流绿水,屋上枕青山。

藻思明霞发,幽情芳杜閒。真堪著书处,终日掩松关。

()

一生白浪红尘,得归才见乾坤阔。三升无分,如何料理,文园消渴。

衰病禁持,不教杖履,经丘寻壑。记平生怀抱,曾逢恶处,都不似、今年恶。

()

玉署仙人化綵云,每于江海见遗文。百年词翰真无敌,五马家声赖有君。

堆笏床头馀旧物,读书窗外种芳芸。停骖只在西湖上,一席西风许共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