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易吟三十首》是宋代文人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宗庙烝尝礼和朝廷觐见的场景,以及与这些庄重仪式相比较,世间的种种事物都显得如同农时一般平凡。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宗庙烝尝礼,朝廷觐见仪。
无穷天下事,不过似农时。
诗意:
这首诗词以宗庙的烝尝礼和朝廷觐见的仪式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仪式和世俗事务的思考。作者将宗庙和朝廷的庄严礼仪与普通百姓的农时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一种对于权力与仪式的审视,以及对于生活的平凡与真实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宗庙烝尝礼和朝廷觐见是封建社会中的重要仪式,代表了权力和威严。然而,作者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些仪式与农时相提并论,将它们置于日常生活的背景中,暗示着它们与普通人的生活并无本质区别。
诗中的"无穷天下事,不过似农时"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事务的看法。作者认为,尽管权力斗争和政治仪式在宏观层面上似乎重要而复杂,但在微观层面上,它们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无太大区别,就像农时一样平凡而规律。这种思考方式暗示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淡然态度,倡导追求真实和平凡的生活。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和对比手法,传达了作者对权力仪式和世俗事务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繁忙和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追求简单而真诚的生活。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小舟航湖夜归书触目。宋代。陆游。云黑风号不见星,古丘丛木聚精灵。舟人已过微相语,两两三三鬼火青。
熙宁望祭岳镇海渎十七首。清代。佚名。景风应律,朱鸟开辰。肃肃明祀,嘉笾列陈。牲用牲物,乐奏蕤实。克绥永福,祐此下民。
送王詹录成伯奉使闽中。明代。欧大任。金函诏下五云端,使者青骊白玉鞍。百越关山持节过,七闽父老杖藜看。橘花荐茗奁新绿,荔子冰浆椀渐寒。风物江淹应有赋,早因鸿雁寄长安。
咏史。清代。王浩。信陵美妇人,求取自意外。魏其尽晦日,沟水四面会。茹苦讵可期,快志或相害。闲处拥赵女,明妆发如虿。
满江红 渡江后车上作二首仍用前韵 其一。清代。陈维崧。磨镜来耶,怪范叔、一寒至此。古所谓、吊丧借面,将毋同是。十载江河淮泗客,一身南北东西寄。问车中、闭置妇人乎,真穷矣。村酿薄,寒加旨。斜日淡,风添紫。有舆驺拉饮,从而唯唯。谒彼金张吾已过,厄于陈蔡谁之耻。任儿童、拍手笑劳人,车生耳。
赠严敬夫。清代。戴梓。与君相隔大江波,望里金焦屹翠螺。何事征裘轻故国,却来边塞共悲歌。一尊叙旧情胶漆,三径言荒愧薜萝。几度问归归未得,空劳清梦忆烟蓑。
送禅雅归姑苏。宋代。郑獬。秋风江上白云飞,江气飘萧欲洒衣。正是荷花满吴国,诗人灵彻故山归。
甲申元日试笔柬友。明代。李梦阳。人生五十惊衰丑,五十从今又数三。老漫更何防市虎,少狂曾亦滥朝骖。鹓鸾旧侣俱鸣佩,鹿豕深山自结庵。短发不须忧重白,吾居元傍菊花潭。
题西庵归一堂。元代。耶律楚材。三圣真元本自同,随时应物立宗风。道儒表里明坟典,佛祖权宜透色空。曲士寡闻能异议,达人大观解相融。长沙赖有莲峰掌,一拨江河尽入东。
儿童以石舟戏于池。宋代。陈著。浮生已付四宜休,老病光阴黄叶秋。底用燕嬉居画舫,何妨飘忽悟虚舟。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宋代。赵必象。无贽谒梅花,一诗我破戒。春风如打勘,具有案卷在。
游龙岩三洞之间。元代。周砥。商颜紫芝久不采,淮南丹书竟安在。仙人劝我三洞游,身如骑龙到东海。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卷雪连山来。双童手弄海底日,红光一道金莲开。瑶草绿可折,琼树花冥冥。昔人炼丹丹灶在,锦苔绣石光清荧。雷行半空中,逢逢击天鼓。玉女鸾笙时下来,前头四足神鱼舞。醉拂珊瑚鞭玉虎,我欲因之穷洞府。闻访八公五云里,为说苍生受辛苦。不然飞出西华巅,太极总仙之洞天。安得周回更二千,直与龙岩之洞相钩连。莲花峰上重携手,笑揽霞觞窥八埏。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送韩子师侍郎序。宋代。陈亮。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辄柴其关如不闻。 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 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公首肯之。道稍开,公疾驰径去。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 呜呼!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
元夕题灯龛四首 其二。宋代。程公许。围棘侵天催速战,土膏得雨要深耕。儒风鼎盛田多稼,早愿三边洗甲兵。
跋郝仲雨游梁百韵。元代。方回。读君百咏魏中梁,始僭诸侯又僭王。孟子两言无识者,六王亡更七王亡。
送黄仲达归温州仍寄诸友。宋代。陈东。长安市上喜相逢,倾盖恩情久要同。几载睽违劳想梦,一樽邂逅写情衷。家山柑橘正酣露,江岸帆樯忽饱风。归去借声询旧友,项髯方浪薛芹宫。
寿后溪刘侍郎。宋代。程公许。朱颜白发炯双瞳,一念平生造物通。内阁图书真学士,西园几杖老仙翁。木公金母人间现,桂子桐孙寿籍同。遥想彩衣圜四世,后溪无日不春风。
送张羽王移六安。明代。黎民表。与君南浦一相逢,聚散那知少定踪。白首天涯犹谪宦,故人云路几登龙。心遥皖水城边月,梦落浮槎寺里钟。莫叹赋才无客荐,长门谁是主恩浓。
凝清卷为潘惟善赋。明代。曹义。爱尔栖真处,幽深对远山。香凝清昼永,门掩白云闲。炉伏丹砂火,寒生冰雪颜。心渊澄俗虑,客到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