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诸葛孔明八首。宋代。陈普。不凭潼华驱曹马,试出褒斜馘郃双。深念永安枕前语,横行河洛又临江。
《咏史下·诸葛孔明八首》是陈普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凭潼华驱曹马,
试出褒斜馘郃双。
深念永安枕前语,
横行河洛又临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人陈普以咏史的方式,讴歌了诸葛亮才华横溢、智勇过人的事迹。
赏析:
首句“不凭潼华驱曹马”,描绘了诸葛亮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胆识。潼华是陕西的地名,曹马则指的是曹操的战马,表达了诸葛亮不被地理和敌人的威胁所限制,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接着,“试出褒斜馘郃双”,褒斜、馘郃都是古代军事术语,指的是战术和兵器的使用。诗中以“试出”来形容诸葛亮的智谋和才能,说明他能够巧妙运用战术和兵器,取得胜利。
第三句“深念永安枕前语”,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他在寝室里深思熟虑,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努力。
最后一句“横行河洛又临江”,形容诸葛亮的威望和影响力。他的才华和智慧在河洛地区(指中原地区)横扫,同时他也在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诸葛亮作为历史人物的伟大形象。诗人通过赞美诸葛亮的智慧、胆识和忠诚,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并将他视为后人学习的楷模。这首诗词既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智慧和勇气的讴歌。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赠秋蓬王相士。宋代。何梦桂。秋蓬秋蓬,我不原爵三公,亦不原禄万钟。君谟骨相只如此,休向蓬州问李翁。迂叟病齿落半空,岂是天食蛙骨虫,但原壶中乞方匕,齿发复出还婴童。漱石清溪歌九曲,饱饭黄精羹杞菊。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元代。马臻。霍山庙食庆流虹,民物讴歌乐岁丰。七宝社回呈了马,年年归路雨和风。
汲清泉渍奇石置熏炉其后香烟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万里趣因作四小诗 其四。宋代。朱熹。吟馀忽自笑,老矣方好弄。慨然思古人,尺璧寸阴重。
山村经行因施药。宋代。陆游。儿扶一老侯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
坭香。明代。张嗣纲。水色精灵萃此川,伏龙何日吐香涎。群鱼争戏桃花浪,异鸟来栖贝树烟。如瑰如珠人不识,成钧成瓦匠能传。须知异品从天降,吩咐儿孙宝万年。
入塞曲。唐代。郑鏦。 留滞边庭久,归思岁月赊。黄云同入塞,白首独还家。宛马随秦草,胡人问汉花。还伤李都尉,独自没黄沙。
题清上人山房。明代。林俊。乱松深古寺,衰谢白云期。生灭慧灯尽,晴阴定磬知。檐虚江色远,日薄鸟声迟。杖锡西来意,曹溪亦几支。
客居三首 其一。元代。戴良。豫作全身计,远投东海行。地偏惟养拙,岁久未知名。苔径当湖辟,柴门逐水成。牧童时聚笑,穷老一先生。
题古并覃公秀野园。元代。耶律楚材。流水潜穿屋下篱,青山屋上数峰奇。佳园已有温公句,何必裘公更写诗。
金南峰隐居图 其一。宋代。牟巘。高哉千丈屹南端,路入层云欲到难。试看幼舆岩石里,人间争似画图看。
春草碧。金朝。密璹。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政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阑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宋代。杨万里。岭花袍紫不知名,涧草茸青取次生。便是常州草虫本,只无蚱蜢与蜻蜓。
又和南塘十首。宋代。刘克庄。□□渔辄获,元□□几戕。不足烦三顾,毋宁且□□。刳鑽供卜筮,巾笥沐恩光。何似泥中伏,朝朝出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