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湘。宋代。孔武仲。斯文常绝息,二子振波澜。旧国清风在,荒阡古木残。苍苔生閟宇,斜日下长竿。求福今无数,不将陈蔡看。
诗词《二湘》,作者孔武仲,是一首宋代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二湘》中文译文:
斯文常绝息,
二子振波澜。
旧国清风在,
荒阡古木残。
苍苔生閟宇,
斜日下长竿。
求福今无数,
不将陈蔡看。
诗意和赏析:
《二湘》通过描绘湘江的景色和湘子(湘江两岸的人民)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孔武仲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关切。
诗的开头两句“斯文常绝息,二子振波澜。”表达了文化之美常常被人遗忘,而振兴文化需要有人承担责任。这里的“二子”指的是湘子,代表着湘江两岸的人民。作者希望湘子们能够振奋起来,重拾昔日的荣光。
接着,诗中提到“旧国清风在,荒阡古木残。”这句描述了古老的国家风貌和荒凉的景象。旧国清风的存在表明着过去的文化底蕴仍然存在,而荒凉的景象则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失落。
下一句“苍苔生閟宇,斜日下长竿。”描绘了一幅苍苔覆盖的庭院和夕阳下的长竿。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寂寥和凄凉的感觉,使读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变迁。
最后两句“求福今无数,不将陈蔡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诗中的“陈蔡”指的是周边地区的统治者,作者认为他们无视人民疾苦,只顾自己的私利。作者呼吁人们不要再寄望于这些无能的统治者,而是自己去争取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总体来说,诗词《二湘》以湘江为背景,通过对景色和人民的描绘,展示了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忧虑。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引驾行。宋代。晁补之。梅梢琼绽,东君次第开桃李。痛年年、好风景,无事对花垂泪。园里。旧赏处、幽葩柔条,一一动芳意。恨心事。春来间阻,忆年时、把罗袂。雅戏。樱桃红颗,为插边明丽。又渐是。樱桃尝新,忍把旧游重记。何意。便云收雨歇,瓶沈簪折雨无计。谩追梅。凭谁向说,只厌厌地。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二首 其二。金朝。元好问。愚轩具诗眼,论文贵天然。颇怪今时人,雕镌穷岁年。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膺殊相悬。乃知时世妆,粉绿徒争妍。枯淡足自乐,勿为虚名牵。
徐偃王庙。宋代。胡宿。天下慢朝周,君王瑶水流。一朝规问鼎,千里御还骝。故国无归日,丛祠几换秋。诜诜耳孙庆,惟烈在仁柔。
六朝门。宋武帝。唐代。周昙。栖栖老楚未遭时,债主凭陵似迫危。人杰既为王谧识,刁逵诛斩独何悲。
和金怡静见寄韵二首 其二。明代。张弼。十载音书百度脩,飞鸿无便祗增愁。安西幕府誇新策,蓟北琳宫忆旧游。白屋谁怜青草没,青山不逐暮云浮。西风一棹俞溪道,来醉黄花倒玉舟。
发漳州。元代。张翥。万里漳南道,遥连岭峤东。山寒冬息瘴,海近昼多风。废圃攒筋竹,疏林落刺桐。槟榔新善啖,一解宿酲空。
鹧鸪天(六十日再赋)。宋代。魏了翁。两使星前秉烛游。滔滔车马九河流。耳听宣政升平曲,目断炎兴未复州。闻鼓吹,强欢讴。被人_送作遨头。凭谁为扫妖氛静,却与人间快活休。
失调名。宋代。张鎡。翠鬓佩明珂。度纹波。亲到曾入梦,听云和。洞庭香、随月影来过。无尘土、敢涴弓罗。正似梦时风韵、更娇多。
送许师德。宋代。葛胜仲。访我金溪船系柳,一杯醑我真天酒。腾装欲赴清油幕,才得伸眉俄振手。家声文采照东南,洛师吴郡乃所监。羔纁继辟不容避,聊脱黄帽穿征衫。元戎器业光鼎轴,百万貔貅为部曲。仰分忧顾新登坛,慎柬英僚佐推毂。平生韬略摅一朝,伫看烽静无氛妖。将军三箭天山定,千群塞马嘶风骄。
宿长芦寺下四绝。宋代。郑刚中。建邺春江水拍天,趁潮先发六宫船。何时彤笔严清禁,缥缈金铺生瑞烟。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七十一 葛仙丹灶。宋代。郭祥正。丹成灶犹在,夜气接湖云。仙路何由问,刀圭幸见分。
金陵杂咏五首 其四。清代。缪重熙。竹里茶铛袅篆烟,雨花冈下水清涟。閒中细品龙团味,不忆江心第一泉。
咏史下·王荆公。宋代。陈普。鸳鸿阵阵落南溟,长乐锺中黑眚行。逐客不愁人鮓瓮,荷花落日第含情。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宋代。张栻。疎竹萧萧正雨声,眼中日影又还晴。钩窗燕坐夏将半,荷叶已香湖水清。
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五代。阎选。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
郢中诸公为半榻图咏见示奉荅。明代。游朴。半榻生绡黯自看,天风何处送飞翰。乍闻郢曲惊春雪,满把隋珠照夜寒。直与山林回景耀,却为岵屺助汍澜。只应什袭供珍玩,欲报琼琚觉已难。
建昌夷变。明代。游朴。才报松州乍解围,又传越巂羽书驰。商宗未震三年伐,方叔犹勤六月师。樵爨只今忧饷馈,茧丝能假念疮痍。书生空负毛锥诮,欲请长缨漫有期。
大侄挽辞。宋代。陆游。束发已青袍,终身州县劳。一官常肮脏,万里忽焄蒿。竟负昂霄志,空传掷印豪。两疏心不遂,遗恨寄滔滔。
御街行 和阮亭赠雁。清代。曹贞吉。寒芜极目连三楚。雁阵惊相语。一声长笛出高楼,渺渺断云天暮。江深月黑,霜寒人静,独自衔芦去。遥峰恰是衡阳数。寂寞潇湘雨。无端孤客最先闻,嘹呖乱帆南浦。只影横空,相逢何处,红蓼洲边路。
红窗*。金朝。王哲。把兄嫂,好供养。更是我见在父母,谁人敢向。这里却有个王三,更朝夕思想。哥哥嫂嫂休悒怏。休烦恼、好把心来涤荡。*名香,三教俱看,得善芽增长。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唐代。贾至。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夜发袁江寄李颍川刘侍御。唐代。戴叔伦。半夜回舟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孤猿更叫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
正伏承泽深佥判学士贤友以正生朝宠贶佳篇辄。宋代。度正。清献重逢在永阳,方知此道浸明昌。非聪何以闻天籁,有畀终须辨国香。不贰见知忠肃瓘,逸民晚遇太师光。圣贤出处宁无意,舍则深藏用束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