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承琮上人问讯甚勤老懒不能作书以偈答之。宋代。晁公溯。十年不到吴溪上,闻道禅龛更斩新。得见山中此松老,后来谁是住庵人。
《近承琮上人问讯甚勤老懒不能作书以偈答之》是宋代晁公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离开吴溪已有十年,
听说禅龛有了新变。
见到山中的老松树,
不知是谁住在庵宇。
诗意:
这首诗词是晁公溯回答承琮上人的问候的作品。诗人描述了自己离开吴溪已经十年,听闻禅龛发生了变化。他在山中见到了一棵古老的松树,但对住在庵宇的人却一无所知。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的时光流逝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疑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对时间的表述,诗人展示了离别带来的遗憾和对变化的好奇。他在离开吴溪十年后的重返,发现禅龛已有新变,这种变化让他感到陌生和迷茫。而在山中,他看到了一棵古老的松树,但对住在庵宇的人却不得而知,这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感和想象空间。
诗词中的"禅龛"和"庵宇"是与佛教有关的词汇,暗示了诗人的修行和寻求内心安宁的心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松树和山中庵宇,诗人将自身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时光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整首诗词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疑问,展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和内心追求的思考与探索。
晁公溯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晁公溯。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其十七。清代。吴伟业。江南好,狎客阿侬乔。赵鬼揶揄工调笑,郭尖儇巧善诙嘲。幡绰小儿曹。
夏日田园杂兴。宋代。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