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楼。宋代。刘黻。风生汐恶舟难去,独上危楼立暮云。数片斜阳随处没,一声清磬隔江闻。庙灵古木悬新纸,碑老苍苔补断文。惭愧年丰官酒贱,往来人每乐醺醺。
《黄山楼》是宋代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黄山楼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译文:
风生汐恶舟难去,
独上危楼立暮云。
数片斜阳随处没,
一声清磬隔江闻。
庙灵古木悬新纸,
碑老苍苔补断文。
惭愧年丰官酒贱,
往来人每乐醺醺。
诗意:
这首诗词以黄山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楼中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来表达一种离愁别绪。作者独自登上危楼,望着远处云雾弥漫的景色,感叹风浪汹涌,难以前行。夕阳斜照的光芒随处消失,只有一声清磬隔江传来,给人一种幽静的感受。楼上的庙宇里,古老的木雕悬挂着新写的纸条,而年代久远的碑文上的字迹被苍苔填满。诗人对于自己物质富足但精神贫瘠的生活感到惭愧,而来往的人们却沉醉在酒乐之中。
赏析:
《黄山楼》通过描绘黄山楼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使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风浪汹涌、斜阳和江水,以及庙宇中的古木、纸条和碑文等,这些景物与作者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离散的氛围。诗人以自身的感受反映了人事变迁和岁月流逝的无常,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物质欲望的反思。整首诗词在简洁的语言中寄托了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境遇的深刻思考。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发商水道中。宋代。陈与义。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蝶恋花(清明前两日闻燕)。宋代。汪宗臣。年去年来来去早。怪底不来,庭院春光老。知过谁家翻别调。家家望断飞踪窅。千里潇湘烟渺渺。不记雕梁,旧日恩多少。匝近清明檐外叫。故巢犹在朱檐晓。
题青田刘氏园亭诗卷。明代。陶安。湖光近接少微星,玄鹤飞来洞不扃。天雨好花开桂苑,地栽修竹似兰亭。文鱼跃水凭栏看,黄鸟吟春隔树听。江左芹香解留客,故山有梦绕银屏。
寄题安庆城楼。明代。高启。层构初成百战终,凭高应喜楚氛空。山随粉堞连云起,江引清淮与海通。远客帆樯秋水外,残兵鼓角夕阳中。时清莫问英雄事,回首长烟灭去鸿。
读东坡集中有归去来兮辞集字诗喜其用韵仍集字和之 其四。明代。顾应祥。窈窕丘园景,飞泉万壑奔。有时还问棹,无日不关门。菊径寻诗杖,松风载酒尊。欣欣吾自得,稚趣老犹存。
春晓曲/玉楼春/木兰花。唐代。温庭筠。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