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汤参议三首

挽汤参议三首朗读

《挽汤参议三首》是宋代刘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贤臣汤参议为挽歌的主题,通过对汤参议的德行与境遇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公正和清名的推崇。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徇义千钧重,
论财一羽轻。
大伦元有序,
世禄我持平。
外庑家如寄,
东皋产半倾。
谋生有如此,
垂世祗清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汤参议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公正的崇高追求以及对清名的珍视。

首先,"徇义千钧重,论财一羽轻"一句,强调了忠诚和正义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忠诚的行为比金钱的价值更为重要,暗示了汤参议以律己之道来服务国家和人民。

接着,"大伦元有序,世禄我持平"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平的关注。作者认为大伦(指天下大伦,即社会伦理秩序)应当有序,世俗的功名地位对自己来说并不追求,以表明他对公正的立场和对清名的追求。

"外庑家如寄,东皋产半倾"一句,通过描绘汤参议身处险境的境况,表达了作者对忠诚者命运的关注。这句诗意呼应了开头的徇义千钧重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汤参议忠诚精神的赞美。

最后,"谋生有如此,垂世祗清名"一句,强调了作者对清名的追求。即使在艰难的谋生环境中,作者依然坚守忠诚和正义的原则,以清名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赞美汤参议的高尚品德和境遇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公正和清名的推崇。通过对汤参议的赞美,诗人呼吁人们追求忠诚和正义,以清名为荣,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崇敬和对社会公平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朗读
()

猜你喜欢

水国烟霞客,春来始定居。
老逢人事懒,贫觉旧交疎。
隙影窥蟾滴,芸香散箧书。
西湖风月好,不到一年余。
()

江令好为佞,佞辞何太工。拈来摄山草,吹着后庭风。

佛日不相照,君恩难望终。犹输孔范死,虚慨鲁侯忠。

()
午位符炎德,真人感赤精。
诞弥佳节近,四海祝长生。
()

瘴海夜成焰,鬼关昼常阴。栅庐馀百家,间见椰子林。

居人例推髻,豹狼而衣襟。语言不可读,冥目以意寻。

()
新葺怀古堂,旧临郭璞池。
去岁夏徂秋,无日不此嬉。
茨菰无暑性,芙蕖有凉姿。
今年池水乾,老子来遂稀。
()
下马过天津,听传禁漏频。
惟怜一桥月,曾照六朝人。
金剥宫门安,红飞粉壁尘。
中官来宿内,因问帝乡亲。
()
寂寞过朝昏,沈忧岂易论。
有时空卜命,无事可酬恩。
寄食依邻里,成家望子孙。
风尘知世路,衰贱到君门。
()

刻猴虽言巧,辩对今知章。且欣共卮酒,勿道滥衣裳。

()

所性常存存,危者惟人心。
子才秀吾宗,一歕凡马喑。
俊快恐易蹶,谨勿轻千金。

()

墙头赤枣杵儿斑,打枣竿长二十拳。塞北红裙争打枣,江南白苧怯穿莲。

()
黄州楚国分三户,葛蔓为城当楼橹。
江边市井数十家,城中平田无一步。
土冈瘦竹青复黄,引水种稻官街旁。
客樯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哳来湖湘。
()

君子畏幽独,大廷乃敢言。小人詟稠众,衾影不可扪。

绳尺君子心,之死靡所夺。脂韦小人态,临难思苟活。

()

嫁得才人百自由,岂须佛力散闲愁。机锋夙世同灵照,福慧他年在阿侯。

姑射仙人真似雪,京江好女故名秋。西方定与郎同去,只愿莲开是并头。

()
断雁声边小雨来,菊花强半卧苍苔。
乍寒天气虽宜酒,冷淡无心把酒杯。
()

不识幽栖趣,徒劳招隐心。长空无雁影,流水误琴音。

虎豹畏山浅,鱼龙忘海深。高林多绮角,莫向洞庭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