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谢张端衡惠牡丹并汤鹅

戏谢张端衡惠牡丹并汤鹅朗读

《戏谢张端衡惠牡丹并汤鹅》是宋代刘宰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右军浑脱从花王,
老子开盘喜欲狂。
拟插一枝无称面,
浪餐鹅炙愧刘郎。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戏谢张端衡以及惠赠牡丹和汤鹅的情节。右军(张端衡)欣然从花王(指张端衡所种植的牡丹花)那里获得了牡丹和汤鹅。诗人刘宰开怀畅饮,心情喜悦到了狂喜的程度。他打算将一支未命名的牡丹插在花瓶中,充分展示它的美丽。同时,他品尝着张端衡赠送的炙鹅,却感到惭愧,认为自己与张端衡相比有所不及。

赏析:
这首诗词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作者对张端衡的赞美和对美食的向往。通过戏谢的情节,诗人表达了对张端衡慷慨赠予的牡丹和汤鹅的感激之情。右军浑脱指的是张端衡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将牡丹和汤鹅赠予他人。老子开盘喜欲狂则表达了诗人因得到这份珍贵礼物而心情愉悦,甚至有些兴奋不已。

诗词的后半部分,刘宰把牡丹与鹅炙进行对比,展示了他对张端衡的敬佩之情。他打算将一支未命名的牡丹插在花瓶中,展示其美丽,意味着他对张端衡的赞叹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他品尝张端衡赠送的炙鹅,却感到愧疚,认为自己无法与张端衡相提并论。这种对张端衡的敬仰和对美食的向往,通过诗词的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喜悦和幽默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轻松愉悦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张端衡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通过描绘戏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张端衡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美食的向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又展现了宋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和文人雅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朗读
()

猜你喜欢

许时闭户间疏散。
风月无人管。
自从阳律一番新。
又把前回风月、送西邻。
()
单与虽不战,都护事边深。
君执幕中秘,能为高士心。
海头近初月,碛里多愁阴。
西望郭犹子,将分泪满襟。
()

国赋虽千乘,身期未百年。
箴图遗旧机。箫吹向新阡。
行哭追前日,超生定几天。

()

腊月寒冰火满空,玄冥移种祝融宫。雪霜底事论坚白,儿女何知爱软红。

金鼎转丹应有异,玉沙洗水若为同。细思造物元无物,颠倒繁华掌握中。

()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
风吹雨脚细於丝,泠暖浑如寒食时。
不待千山消尽雪,小红已到杏花枝。
()

晴春六十日,不与酒杯亲。
吏事岂无闲,风雨复兼旬。
始作南城游,时物固已陈。

()

万事何堪挽,江流日夜东。
年华三戒后,心绪四愁中。
待雪登危阜,观星仰暗空。

()

二月二日涉笔新,水仙竹叶两精神。
正如月下骑鸾女,何处堪容食肉人。

()

白首征西将,犹能射戟支。元戎选部曲,军吏换旌旗。

逐虏招降远,开边旧垒移。重收陇外地,应似汉家时。

()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
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
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

空见水名敷,秦楼昔事无。临风驻征骑,聊复捋髭须。

()
门外春风几度。
马上行人何处。
休更卷朱帘。
草连天。
()

荷气夜凉生枕席,水声秋醉入帘帏。一帆千里空回首,寂寞船窗祇自知。

()
轧轧篮舆迫暮归,前村灯火渐依稀。
溪边默数黄牛过,烟际遥看白鸟飞。
把酒无人风落帽,荷锄有客露沾衣。
关门山寺知何许,忽听钟声度翠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