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戏元德元龄二弟二首。宋代。裘万顷。袖间出手不应迟,柳絮渔蓑总是诗。二妙得君真所喜,一寒如我有谁知。
《雪中戏元德元龄二弟二首》是宋代裘万顷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中两个兄弟元德和元龄的嬉戏情景,并表达了他们自得其乐的心情。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手腕间挥洒的动作不能迟缓,
柳絮和渔蓑总是诗意盎然。
两位兄弟的才情得到君主的欣赏,
只有我深感严寒的滋味,谁能理解?
诗意:
这首诗词以雪中戏玩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两位兄弟元德和元龄在寒冷的冬日里尽情嬉戏的快乐和自得其乐的心情。他们通过挥洒手腕间的动作,将柳絮与渔蓑结合,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诗意美。两位兄弟的才华和才情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和赞赏,但作者却感叹自己深陷严寒之中,寒冷的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真正体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雪中戏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的寒冷和兄弟们的快乐。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柳絮"和"渔蓑"两个形象,将自然景物与文人雅趣相结合,使诗意更加深远。诗中的"柳絮"代表了春天的来临和生机,而"渔蓑"则象征了诗人的闲适和自由。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将冬日的严寒与诗意的温暖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中提及的两位兄弟元德和元龄,他们的才情受到了君主的赞赏,这也暗示了诗人本人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于得到认可的渴望。然而,诗人在表现兄弟们快乐的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孤独和被误解的心情。他认为自己所经历的寒冷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这种内心的孤寂感在诗中得到了抒发。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兄弟们在雪中嬉戏的情景,并通过自然景物与文人意境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情感。它既描绘了冬日的寒冷和兄弟们的快乐,又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考。这种对于自然、人情和自我境遇的思索,使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裘万顷。裘万顷(?~1219)南宋诗人。字元量,号竹斋,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历仕吏部架阁、大理司直、江西抚干,性至孝,有节操,有诗集行世,其诗清婉流利,描绘却颇有情致。
美严王思诗。两汉。应季先。乘彼西汉,潭潭其渊。君子恺悌,作民二亲。没世遗爱,式镜后人。
初伏大雨呈无咎。宋代。张耒。初伏炎炎坐汤釜,长安行人汗沾土。谁倾江海作清凉,玄云驾风横白雨。普陀真人甘露手,能使渴乏厌膏乳。且欲当风展簟眠,敢辞避漏移床苦。清贫学士卧陶斋,壁上墨君澹无语。翰林但解嘲苜蓿,彭宣不得窥歌舞。联诗得句笑出省,策马涉泥归闭户。床头馀榼定何嫌,窗外石榴堪荐俎。
送卢公武应召北上。明代。袁华。前朝图史己全收,诏起丘园重纂修。治定功成遵礼乐,大书特笔法春秋。金壶墨泻朝挥洒,银烛花销夜校雠。进卷内廷承顾问,鹄袍端立殿西头。
述怀。宋代。罗太瘦。淮南归来二十年,结庐仍向旧山川。既无酒债贫休恨,浪得文名老尚传。晓日轮蹄思柳外,春风羯鼓在花前。如今静听瓶笙韵,犹以当年咽管弦。
清明。明代。钟芳。疏风冷雨清明节,都邑家家出城阙。担头芳醑洒荒原,纸钱满树飞蝴蝶。新坟旧坟何累累,旧坟歌笑新坟哀。鸟啼日落人归去,依然蓬颗封苍苔。嗟嗟人生不乐徒尔为,毵毵白发还相催。
读杨铁崖集。明代。郑文康。铁崖自许谪仙人,又说前生小李身。史册锋铓明日月,文章光焰射星辰。江州总管夸同榜,南国诸公识旧臣。只恐遗编千载后,存亡不及宋头巾。
摸鱼儿。清代。张景祁。记相逢、少年疏俊,酒楼同载鹦榼。擘笺笑赌旗亭句,豪气一时难压。烧绛蜡,只少个、兜娘筝语弹银甲。琴尊趣洽。自听雨枫桥,停云荔浦,萍迹几离合。鲈乡去,飘渺红亭白塔。烟波如汎清霅。樊川渐老风情减,惟有鬓丝禅榻。歌互荅,问可胜、长安侧帽花枝插。江鸥倦狎。定梦到西湖,山家茶熟,十里翠阴匝。
鹧鸪天(中秋赏月和宋卿)。宋代。倪稱。萧瑟西风万里秋。暮云收尽月华流。偶然北海清尊满,况是西山爽气浮。登翠岭,更溪游。素光何处不清幽。悬知明岁君思我,今夕欢娱可罢休。
次韵待制兄题孔园芍药二首。宋代。李弥逊。绝胜河阳满县香,淡妆浓抹巧相望。七言远逼能诗谢。万朵今闻好事黄。绣幕罗帏云冉冉,风裳水佩日央央。紫薇花底根株在,寂寞山城亦自芳。
营居有感。宋代。周行己。有鹊衔枯枝,往往营其巢。巢成雌卵雏,雏出声嗷嗷。雌飞雄啄食,络绎日百遭。咄哉谁使汝,理也不可逃。旷旷宇宙内,顾奚独汝曹。人生结栋宇,斩木与诛茅。经营壮有室,耆艾尚勤劳。
独归。元代。刘崧。吏散独归迟,西庭欲暮时。猫戏风捲叶,鸡坐雨横枝。白雪谁能和,清觞谩自持。故园秋色早,回首意兼悲。
将适西粤早发芦沟。明代。卢龙云。自我辞霄汉,行行雪满途。驱车出广野,迟回恋上都。初承天子命,新领郎官符。王事无宁处,严程敢后趋。五更霜气肃,号寒悯仆夫。北风利如剑,坚冰正在须。凄凉向前语,京华贵侠徒。千金裘自美,日醉酒家胡。讵念窭人困,敝褐不完肤。方今宰百里,絮寒饥待哺。谁知穷檐下,一夫或向隅。闻者皆叹息,迩言等训谟。生平慕莘野,不获信予辜。愿无离苦状,免绘郑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