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中乾元寺

游大中乾元寺朗读

《游大中乾元寺》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游览大中乾元寺的景象,描绘了残破的佛寺和僧侣们的悲苦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突兀的前朝寺庙,舟船再次驶来。
殿堂空荡,金像隐没在黑暗中。
径路已断,石幢摧毁殆尽。
物象相依,逐渐破败,尘缘漫延,悲伤无边。
僧侣残存,无法领悟佛法的言语,
仍然幸运地聚集在这里,虔诚地祈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大中乾元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佛寺的遗憾和忧伤之情。诗中的“突兀前朝寺”揭示了佛寺的残破和被遗忘的状态,与过去辉煌的岁月形成鲜明的对比。舟船的再次来临,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诗中的“殿空金像暗,径断石幢摧”表现了佛寺的荒凉景象。殿堂空荡,金像隐没在黑暗中,象征着信仰的衰退和宗教的荒废。径路已断,石幢摧毁殆尽,暗示了佛寺的残破和衰落。

诗中的“物相依成坏,尘缘漫乐哀”表达了佛寺的物质和精神的衰败。残存的物象相互依存,逐渐破败,尘缘不断延伸,悲伤之情无边。这种景象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岁月的冲刷。

诗中的“僧残无悟语,犹幸结宗雷”暗示了僧侣的困境。僧侣们在佛寺中残存下来,却无法领悟佛法的真谛,他们的言语无法触及人心。然而,他们仍然幸运地聚集在一起,虔诚地结伴修行,这体现了他们对信仰的坚守和对宗教的执着。

整首诗以凄凉的笔触描绘了大中乾元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佛寺的怀念和对信仰的忧伤。通过揭示佛寺的荒凉和僧侣的艰难处境,诗词传达了对于时光无情和命运无常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宗教信仰、人生意义和时光流转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

猜你喜欢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

振策西游半五陵,旋车聊待帛书徵。三天会见翔孤凤,六月何妨息大鹏。

款语凉风生白氎,酣歌明月坠青灯。犹闻彩笔多奇句,题遍慈恩第一层。

()

故园烟树渺江关,长愧求閒未得閒。客路独愁黄叶下,高人正在白云间。

卜邻傥遂容依止,载酒终期共往还。未害看山仍拄笏,一竿付我钓沧湾。

()

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门外旌旗屯虎豹,

壁闲章句动风雷。三都节已联翩降,两地花应次第开。

()
澈师何处觅遗踪,坐听云门寺里钟。
正自年来苦行脚,个中元自有千峰。
()

凉风急。芭蕉细雨声声滴。声声滴。半床针绣,一灯明灭。

良人远在黔天隔。溪山叠叠愁云湿。愁云湿。鱼书沉杳,雁鸿遥绝。

()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
黄鹄山前古梵宫,参差楼殿倚岩中。
群峰重叠围松径,三伏嬉游爱竹风。
牛首禅宗怀马素,襄阳耆旧忆庞翁。
长思胜会真幽适,谁使句婴不与同。
()
楼头一夜寒声促,但怪重衾惯藏六。
小窗起听枯叶鸣,更觉凝寒透肌粟。
乃知龙公修故事,幻作轻细巧翻覆。
抟空积势欺檐楹,过眼随风满坑谷。
()

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风物索新诗。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

向来踏雪旧枝旁,指日相期折素香。可是去春吟太苦,闇招离别间清狂。

()

偶地即吾庐,绝胜树下宿。不在千万间,安居心自足。

古人三十年,辛勤乃有屋。我无一日劳,何必较迟速。

()
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
自反丘园头尽白,每逢旗鼓眼犹明。
杭州暮醉连床卧,吴郡春游并马行。
自愧阿连官职慢,只教兄作使君兄。
()

吾闻上下泉,终与江海会。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

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埃。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

()

怪石凝云气,横枝浥露香。故人渺何许,秋意满潇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