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以含蓄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思考。
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是朦胧的,仿佛轻风细雨中的景致。作者以"考留飀飀似见"来描绘出风雨交加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模糊而美妙的氛围。接着,他以"谈王易易如闲"来描述谈话之中的自然从容,表达了对谈王风范的赞叹。
接下来的两句"政尔盛之馨处,卧龙恰称兹山"则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政尔盛之馨处"意味着政治的繁荣与昌盛,而"卧龙恰称兹山"则是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像卧龙一样的人物应运而生,才得以发挥其才华。
整首诗透露出的情感是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时代背景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时代兴衰和人物命运的深深思索。这首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空间,引发人们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考试毕同萧修撰时中陈编修仝宋检校宗杨教谕寿夫诸公登崇文阁。明代。陈琏。杰阁淩霄汉,登临兴独长。楼台开罨画,形胜固金汤。水远通沧海,山高接太行。卿云浮凤阙,五色焕天章。
奉天门早朝。明代。陈琏。校艺春闱荷主知,喜随鹓鹭拜彤墀。夔龙礼乐隆熙代,贾董文章际盛时。阙下虹光燃宝炬,花边云影动旌旗。尚书敷奏天颜喜,同沐恩波出凤池。
七十自寿八首 其七。清代。张洵佳。长庆风流绝妙辞,高吟惯被室人嗤。泉明归去才编集,表圣功勋祇重诗。掌故五朝资阅历,书香七代庆留遗。惟将忠厚存馀地,付与儿孙好护持。
秋夜寄袁中丞、王员外。唐代。钱起。一夕盈千念,方知别者劳。衰荣难会面,魂梦暂同袍。片月临阶早,晴河度雁高。应怜蒋生径,秋露满蓬蒿。
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宋代。卫泾。清禁传呼近,红云拥紫皇。菖花浮九醖,请祝寿无疆。
送辉云际二首 其二。宋代。朱松。认取芝峰钵中影,要君归去首重回。相思手折寄千里,想有南枝迎腊开。
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 其四。宋代。俞德邻。杜陵侔稷契,诸葛陋袁曹。道在七分易,文过九辩骚。丘原终古闭,嵩岳极天高。况复阶庭树,于今有凤毛。
道上杂花盛开。宋代。王之道。涓涓流水雨晴初,夹道山花簇彩舆。千骑不辞迎候远,物情春意竟何如。
汾阳徐祥英还家。宋代。何梦桂。君不见当年原上武陵家,有人随水觅桃花。桃花未落君归去,到得重来无觅处。又不见石室山中一局棋,有谁采樵不知归。斧何烂尽俗缘起,归到人间长孙子。君今采药入山中,一笑相逢樽酒同。鸟啼花落隔人世,不知世上谁雌雄。令威千年化作鹤,回头犹念旧城郭。城郭虽故人民非,归去归去遄高飞。
东郊晚行。明代。徐熥。出郭高舂后,郊原起夕阴。山山曳残雨,步步响新禽。老树莓苔厚,空林紫翠深。招提何处所,云际有钟音。
舟次曲江题家书后。清代。魏成宪。每日扁舟向翠微,鹧鸪相唤燕交飞。春从薄暖轻寒过,人自三枫五渡归。西笑底须愁索米,南禅曾此话传衣。预思樱笋登厨候,到及林园绿正肥。
陈拾遗故宅(宅在射洪县东七里东武山下)。唐代。杜甫。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汉阳旅舍书怀。清代。田志隆。秋光马上半消磨,旅味浓于宦味多。小鸟暂窥温室树,轻舟重泛洞庭波。山云似墨心疑瘴,人语初蛮听每讹。却忆晴川芳草句,我才不及且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