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储检法送行。宋代。项安世。别去动经年,相过但旬日。会心能几何,欢意忽已失。何年岘山头,此主复此客。官回便重到,我齿已半百。侍立四颜红,岂有今日色。坐中六七子,星散那再得。念之意已动,况此真远役。秋风洞庭岸,落日贾傅宅。主人九霄上,怅望云雨隔。回首叫苍梧,知予正愁寂。
《次韵储检法送行》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传达了离别之情以及时光流转的无情,展现了作者在别离之际的感慨和忧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与储检法分别已有多年,相聚却只有短短几天的心情。诗的开头写道,“别去动经年,相过但旬日”,揭示了作者和储检法之间时间的长短对比,暗示了彼此相见的稀少和珍贵。作者感叹彼此的心灵相通,“会心能几何”,但即使有着深厚的感情,“欢意忽已失”,在离别的刹那间,欢乐的情绪也瞬间消散,增添了别离的伤感。
诗中出现了一系列地名和人物,如岘山、主人、贾傅宅等,这些细节营造了一个离别场景的背景。岘山是有名的山川之地,象征着离别的边疆;主人则指的是储检法,贾傅宅则是别离发生的地点。通过描写这些细节,诗人将离别的情感与具体的地点和人物相结合,使诗意更加鲜明。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离别之痛和不舍之情。他描述了自己已经步入中年,“我齿已半百”,而储检法则是一位年轻的官员,“侍立四颜红”。这种年龄上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离别的悲凉,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作者还提到了“坐中六七子”,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分散,进一步增强了离别的伤感氛围。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离别时的背景景色,以及作者的愁苦之情。作者望着风景中的洞庭湖和夕阳下的贾傅宅,心中充满了悲凉之情。他抬头仰望天空,望着深远的九霄,却被云雨所隔,“主人九霄上,怅望云雨隔”,表达了离别之际的思绪万千和心绪纷乱。最后两句诗“回首叫苍梧,知予正愁寂”,诗人以“叫苍梧”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意味着他在离别中感到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诗人项安世通过《次韵储检法送行》表达了他与储检法分别之情和离别的伤感。他通过描绘地名、人物和景色,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反思,将离别的情感深深地刻画在诗中,使读者感受到了离别带来的悲凉和不舍。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珪禅者号石翁。宋代。释智愚。逃空劫外已苍然,玩水观山得几年。闻说听经曾肯首,老来无力补青天。
升天词。明代。谢元汴。于野蹀玄血,扳须扪睟天。天不开东序,世乃费山钱。赤虬方板霹雳文,谁招书鬼哭秋坟。
游下岩崇封院。宋代。程公许。残麦从渠官夺之,山僧何用怨长饥。人间六月红尘里,无此玉龙千丈飞。
梁木公索题园亭二首 其二 咏槐柳森中。明代。黎遂球。五柳宅谁隐,三槐家本传。丝堪系游骑,叶每坐鸣蝉。揉碧横烟径,摇金碎月天。不知琴卷处,只在水阑前。
伊江除夕书怀四首 其二。清代。林则徐。新韶明日逐人来,迁客何时结伴回?空有灯光照虚耗,竟无神诀卖痴呆。荒陬幸少争春馆,远道翻为避债台。骨肉天涯三对影,思家奚益且衔杯。
穆考功敬甫早岁乞休惟以读书苦吟为事今年拟少陵秋兴八首使其子光胤习右军书书之见寄走笔为谢得四绝句 其二。明代。王世贞。谁道扶风近帝都,绕台千匝尽江湖。南荒岂少同游侣,踏遍春风闻鹧鸪。
陈维允荆溪图。元代。王蒙。太湖西畔树离离,故国溪山入梦思。辽鹤未归人世换,岁时谁祭斩蛟祠。
寄普遐亭 其二。清代。缪公恩。目断燕云远,残阳带晚天。深情虽欲寄,寸楮未能传。六月沧溟息,中秋桂树妍。知君驱骥足,已执祖生鞭。
无眠。宋代。虞俦。蛩吟砌下岂知时,我亦无眠有所思。夜永只怜灯作伴,秋凉最许簟先知。十年扰扰梦中事,一笑悠悠世上儿。数尽更筹窗送曙,起来赢得鬓成丝。
时雨为平章公作。明代。陶安。春云江上晓阴阴,膏雨知时直万金。草木总添苍润色,乾坤先溥发生心。新雷频送檐花细,秀野遥沾陇麦深。今日燮调逢大手,苍生久已望为霖。
得九成弟书。明代。释函可。双鱼夜到鸭江滨,先代弓裘不可论。骨肉尽凋馀两弟,诗书能复让他人。须知佛法无多子,那见儒冠定误身。但自莫惭世出世,临风三嘱泪犹频。
赠王山人。宋代。熊知至。闲拄瘦筇枝,衣冠半异时。入城人不识,卖药俗长疑。饮酒难逢醉,餐松自止饥。华峰千嶂里,常与白云期。
寄别江茂德赴麻城丞二首。宋代。王之道。此行何处有淹留,新得中郎万斛舟。会见马群空冀野,还同鹤驾到扬州。鲈鱼出网红翻锦,江水浮山绿泼油。回首风樯惜轻别,一声鸿雁起沧州。
更漏子·相见稀。唐代。温庭筠。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临流试琴图。明代。唐寅。酒罢茶余思兀然,未能除得旧琴缘。临流试罢金徽拂,流水冷冷写七弦。
豆叶黄。唐代。吕岩。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一个鱼儿无觅处,风和雨,玉龙生甲归天去。
洛中三首。唐代。司空图。秋风团扇未惊心,笑看妆台落叶侵。绣凤不教金缕暗,青楼何处有寒砧。不用频嗟世路难,浮生各自系悲欢。风霜一夜添羁思,罗绮谁家待早寒。燕巢空后谁相伴,鸳被缝来不忍薰。薄命敢辞长滴泪,倡家未必肯留君。
挽霍渭崖五首 其五。明代。王渐逵。宝鸭池边芳草凄,翳门关外半斜晖。独怜华表孤高鹤,不共樵云一队归。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宋代。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